姚尧的34周岁(17)

,应该是徐继畲等人希望通过向西方学习来推翻秦制、重归周制,其结果就是

1911年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之所以不同于两千多年的异姓换代,而是成立民主共和的全新政体,之后1915年和1917年两次复辟亦未能成功,实是因七十年来以向西方学习为名的王道复古思想所致。然而好景不长,1918年一战结束后,按照儒家的王道理想,天下就该由齐桓、晋文之君出面组织会盟,尊王攘夷以安定天下。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本应为解决战后和平问题而召开的巴黎和会,竟然成为强权无视公理的分赃大会,而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其合法权益亦遭到粗暴践踏。于是,中国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回归周制的梦想彻底破碎,紧接着爆发的“五四运动”,喊出的最响亮口号就是“打倒孔家店”,中国的主流思想再次由周制走向秦制。从这个角度来说,以鸦片战争和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现代的分水岭也没有错,鸦片战争是中国从秦制向周制回归,五四运动是中国再从周制向秦制回归,而最后的胜利者属于最懂秦制的人。

 

因此,要预知未来之中国,就必须了解当下之中国;要了解当下之中国,就必须读懂过去之中国;要读懂过去之中国,就必须读懂周制和秦制,因为中国的历史始终在这两种体制的循环之中,李鸿章所谓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其实并未打破这种循环。而要真正读懂周制和秦制,就必须读懂以儒法争鸣为代表的先秦诸子,这正是姚尧在过去的文章中反复强调中华文化的精华在先秦诸子的原因所在,也正是姚尧今天花这么长篇幅剖析思想史后的落脚之处。是的,这是我在下决心写《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系列后的第二个心愿,我还打算写《姚尧精读先秦诸子》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