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尧的34周岁( 七 )

最该推崇的对象应该是英国,其次是法国,怎么会轮到美国呢?而且徐继畲明确提到华盛顿

“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可知徐继畲推崇华盛顿之缘由根本就不是为了富国强兵。那么,徐继畲推崇华盛顿的什么呢?他在文中说得很清楚:“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於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也就是说,华盛顿凭借武力统一美国后,居然不称皇帝,也不传位子孙,而是推行民主选举之法,几乎达到天下为公的境界,相当于我们三代时候才有的王道德政。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徐继畲心目中的向西方学习,并不仅是学习科学技术,而是学习政治制度;第二,徐继畲所要向西方学习的政治制度,并非闻所未闻,只是失落已久。对于这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是担忧恐惧的,因为不知道该怎样应付。可徐继畲却是积极拥抱的,因为他在西人那里看到了自周秦之变以来,失落三千年的王道德政复归的可能。

 

必须强调的是,徐继畲绝非远离世事的空想书生,当《瀛寰志略》出版时,他已官拜闽浙总督。《瀛寰志略》也绝非小众读物,魏源在将《海国图志》扩充到百卷时就曾大量引用《瀛寰志略》的内容。其人其书皆如此有名,可知这在当时至少已经形成一股思潮。此事发生在洋务运动之前,若说中人是在甲午海战后反思洋务运动的失败,才想到不仅该学西人之船坚炮利,还应该学西人之政治制度,这恐怕是讲不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