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2020年,地球还爱人类吗?——我们用动画来回答( 三 )


上述的太平洋块体附近存在着一种未曾被探测过的结构,意味着这座“山岭”也许比想象中的还要大得多。然而,除了这些表征现象,我们依旧不清楚这些块体的来源,也不知道它们会对人类造成什么影响。
过了2020年,地球还爱人类吗?——我们用动画来回答
文章插图
三十年的地震波数据为人们显示了一个神秘的地底结构(黄色轮廓)。动图来源:Doyeon Kim,马里兰大学。
可见,尽管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范围已经超出了银河系之外,但对地球本身的了解还是非常局限,而这种神秘的不确定性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灵感和想象。
人类只是有机物中的重要一员
“腐海是工业废墟滋生的混乱菌落,而天空之城则是由漂浮机器搭建的伊甸园。但事实上,它们都是人类(或其产物)与自然共生的结果。”
既然深不可测的地底世界尚不可语,学者们还是更多地将目光放在了地表——这一层地球的“薄薄的皮肤”之上。
在地质学中,它被称作关键带(Critical Zone);在生物学中,它被叫作生物圈(Biosphere);在宗教与哲学领域,它也被比作盖亚女神(Gaia)。它是这颗星球上最鲜活、瑰丽的圈层,是地球上众多生灵的栖所,充满了未解之谜与玄幻色彩,存在着偌大值得探索、学习的空间。
在这层被暗喻为“女神”的生态系统里,自从约240万年前人属生物出现后,人类活动逐渐频繁地参与其中。据此,研究臭氧层破坏机理的大气化学家保罗·克鲁岑(Paul Jozef Crutzen)提出了人类世(Anthropocene,又译作人类纪)的地质概念,来强调人类对地貌结构以及生态系统的显著影响。但这个提议目前尚未得到国际标准分类法 (ICS) 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 (IUGS) 的官方认可。
过了2020年,地球还爱人类吗?——我们用动画来回答
文章插图
地球的地质时间轴,人类处于目前的最上层
关于“人类世”的起始时间也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划分——人们提出过很多不同的时间节点。有人认为它开始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之际。比如,在动画《冰河世纪》里,几名主角发现了一个人类小孩并设法将他送回人类部落,就从侧面提到了人类早在冰河纪晚期就可能对自然造成的影响。
过了2020年,地球还爱人类吗?——我们用动画来回答
文章插图
《冰河世纪》里的人类宝宝
另外,古气候学家威廉·拉迪曼(William Ruddiman)认为人类世开始于农业和聚落文化发展时期,正如在背景设定为室町时代的《幽灵公主》中,人类与百兽的交恶正是来源于“达达拉城”人民为炼铁对木头资源的滥砍滥伐、对森林里神衹的伤害。
在2015年《Nature》杂志上发表的一片论文《定义人类世》中,作者西蒙·路易斯(Simon Lewis)和马克·麦斯林(Mark Maslin)指出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骤升与欧洲人到达美洲的时间吻合,因此提出“人类世”的出现与殖民行动息息相关的观点。
迪士尼的动画电影《风中奇缘》就以主角——印第安少女宝嘉康蒂的视角展示了英国殖民者登陆弗吉尼亚州后为挖掘金矿对树木的焚烧、对美洲原住民生活的打扰。
过了2020年,地球还爱人类吗?——我们用动画来回答
文章插图
宝嘉康蒂与英国人史密斯在森林中相遇,在相处期间,宝嘉康蒂教导了史密斯对世界观看的新角度:万物都具有美和灵性,而原住民族人们也并非“野蛮人”。
在路易斯和麦斯林的基础上,偌多学者进而认为,“人类世”与土地殖民后的全球贸易、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以及大加速时期(Great Acceleration)等等的到来都有着紧密的关联。此外,1945年的首枚核弹爆炸以及1963年《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签订都曾被提议作为“人类世”的起点。
宫崎骏的许多作品也提及大加速时期人类活动对自然的作用。比如,《悬崖上的金鱼姬》里的海洋生物因为被人类排放的工业垃圾污染而无法生存;《风之谷》中在“火之七日”战争后崩塌的高度产业文明以及此后将整个世界掩盖其下的菌类系统“腐海”也是对这段人类历史的讽刺。
过了2020年,地球还爱人类吗?——我们用动画来回答
文章插图
《风之谷》
还有,让观众们印象深刻、在千寻的帮助下被洗去满身污泥的河神也是对现实中人类垃圾污染的影射。
过了2020年,地球还爱人类吗?——我们用动画来回答
文章插图
《千与千寻》中全身陷满垃圾的河神
尽管“人类世”还不能算一个正式的地质年代,但上述的一系列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确实显著。同时,高度的全球化为学者们带来了重新审视自我和母星关系的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