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代虚偶的技术应用,到二代的文化IP衍生,再到三代的歌舞属性及相关文化发展,虚偶势必将拓展更为丰富的娱乐想象空间,受众也将会从二次元向多次元蔓延。
三、虚拟偶像未来是否会取代现实偶像?与虚拟偶像最为直观的对比便是现实偶像,依托于发达的娱乐工业,偶像的商业运营已然高度成熟,只是如今在偶像红利退却的情况,偶像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娱乐工业也深陷内卷之中。虚拟偶像的出现真的会改变娱乐工业现状,替代现实偶像嘛?
答案肯定是不会的。虽然当下CG技术的成熟让虚拟偶像的外形与人类越来越像,不再是二次元风格,所面向的用户也开始从御宅族向大众慢慢扩散。
但单凭与用户实体互动这一点,虚偶短时间内便很难超越,因为在大众的预设里,虚偶是虚拟的,而且背后操纵的也是相应的娱乐公司,噱头只能满足一时的胃口,却满足不了用户长期的期待。
文章插图
另一方面,虚拟偶像虽是一种自带关系的新型传播媒介,是人类关系的延伸,可以完成真人偶像所能创造的商业价值,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给真人偶像产业带来一定冲击,也算作是资本为偶像产业打造的一份保险,但其出场并未完全巅峰,对于圈外大众向的用户教育不到位,所以从产业规模的角度来说,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沉淀。
除了外部因素,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虚偶产业自身的内卷,一方面国内虚偶产业竞争激烈,运营模式和内容打造同质化严重,头部与尾部差距太大。
另一方面在商业化变现层面没能探索出一个更系统的模式,基本上都属于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整体都没有把真人偶像当作对手来打,如何突破内卷出圈才是它们当下更为关注的课题。
如今的虚拟偶像产业已然进入收割阶段,即便如此,新的IP层出不穷,头部IP常年霸榜,而大多中部IP则在你追我赶的内卷中茫然前进,虽说是收割期,但也难免会赢来第二波红利,说其是新兴产物,风头一过能否持续创造新的价值,也未可知。
但不管怎样,虚偶想要实现跨越式的突破必然要走向大众,而走向大众靠的是角色化内容的价值,并非资本的操纵和炒作。
本文由 @社区营销研究院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 贝利亚|选择黑暗的奥特曼都怎么样了?五个已死,他成了年轻人的偶像!
- 特效件|新安洲原石改造,偶像大师SC风野灯织配色机
- 数码宝贝|非人哉:九月C位出道当偶像,洛丽塔加双马尾,这玩笑开大了!
- 黑胡子|男主偶像是曹操,老观众看后想当“曹贼”,这一月新番不简单
- 曹贼|男主偶像是曹操,老观众看后想当“曹贼”,这一月新番不简单
- 白丝|白丝短裙绝对领域!《偶像大师闪耀色彩》大崎甜花手办,极致诱惑软甜萌妹。
- 哪吒|非人哉:只因哪吒要走,红孩儿倒立哭泣演偶像剧,龙女掏刀要剁腿
- 动画|《偶像梦幻祭2》周年庆典开启,两点十分承制周年CG动画!
- 日本|一部中国人做的neta二创,让韩国人迷上日本的偶像
- 偶像大师 百万现场|动漫美图:《偶像大师 百万现场》伊吹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