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北汽投资65亿打造出的昌河Q7 , 本以为能将其推上神坛 , 谁知12个月过去了 , 销售额仍旧为0 。
曾几何时 , 昌河Q7仗着和哈佛极其相似的外形 , 和极具性价比的性能特点 , 一度被北汽寄予厚望 。
如今落得这般下场 , 难道真的是因为国产汽车不行了吗?
效仿的利弊考量昌河Q7的诞生 , 恰逢中国SUV市场蓬勃发展之际 。
彼时消费者对SUV非常感兴趣 , 奥迪Q7、路虎等高端SUV更是成了很多人眼里最心仪的车型 。
但这高昂的价钱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 。
昌河看准了市场里的“小缺口” , 打算推出一款平价车型 , 以此来填补这个空缺 。
于是模仿奥迪Q7和路虎外观的昌河Q7应运而生 , 它以低廉的价格和酷似豪车的外观为主要卖点 , 同时还兼具性价比 , 力求成为消费者的“圆梦之车” 。
这一策略在初期确实奏效 , 酷似豪车的外观和极具诱惑力的价格 , 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 。
在SUV市场竞争尚不充分的阶段 , Q7凭借其独特的外形优势 , 在众多车型中脱颖而出 , 迅速积累了一定的市场关注度 。
然而这种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产品策略 , 如同饮鸩止渴 , 虽然带来了短暂的繁荣 , 却也埋下了日后溃败的种子 。
人们对Q7的了解越深 , 就越发现它其实只是个模仿货色 , 这让品牌形象和信誉都受到了影响 。
【又一国产车倒下!连续12个月销量为0,投资65亿全打水漂?】
消费者逐渐意识到 , Q7仅仅是徒有其表 , 其内在品质与真正的豪车相去甚远 。
这种观念改变 , 让消费者对昌河品牌价值产生了怀疑 。
不过仅仅是这样 , 还不足以让消费者拒绝为它买单 。
难以忽视的缺点Q7的外观设计还算吸引人 , 但内饰明显显得不够强大 。
拉开车门 , 一股便宜货的感觉扑面而来 , 跟高档SUV应有的档次感差远了 。
粗糙的用料、简单的设计、硬邦邦的坐垫 , 无一不在诉说着Q7在内饰方面的不足 。
至于很多人一开始期待的中控台 , 更是一个什么亮点都没有的装置 。
这种与外观极不相符的内饰体验 , 无疑让消费者大失所望 。
对于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者而言 , Q7的内饰表现显然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
尽管Q7的车身挺大 , 但受限于平台和技术 , 实际的空间感受并没有达到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好 , 这让不少消费者挺失望的 。
Q7的动力系统似乎也有不少瑕疵 , 不光是内饰让人不太满意 。
这款车的发动机表现一般 , 和同类车比没太多亮点;变速箱感觉也凑合 , 换挡时有点不太顺畅 , 驾驶体验不太顺滑 。
更严重的是 , 为了省钱Q7省去了很多高科技配置 , 导致驾驶感受平淡无奇 , 没什么亮点 。
而在科技配置方面 , Q7同样落后于时代 , 它的互联系统功能有点弱 , 界面也不太顺眼 , 用起来也不顺畅 , 感觉还不如一些便宜国产车 。
至于消费者日益关注的自动驾驶辅助等高级功能 , 在Q7上更是无从谈起 。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大潮 , Q7因为不够先进 , 可能会失去一些原本可能选择它的年轻消费者 。
对于他们来说 , 除了汽车的外表是购车必须考虑的选项以外 , 车的性能还有品牌的评价 , 也是消费者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
而在这几个关键点上 , 昌河Q7恰恰失分太多 , 自然难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
不过昌河Q7的失败 , 并非只有自身问题 。
残酷的竞争法则在起作用如今国产汽车品牌数不胜数 , 但受众还是那么多 , 这就加剧了各厂商之间的竞争 。
而消费者对车辆的品质、舒适性、安全性以及智能化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 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 , 早晚得被淘汰出局 。
与哈弗H6、吉利博越、比亚迪宋等热门车型相比 , 昌河Q7的劣势显而易见 。
这些成功的自主品牌车型 , 不仅在外观设计上独具特色 , 更在性能、配置、智能化等方面不断提升 , 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 。
反观昌河Q7 , 除了模仿的外观 , 几乎没有其他能够吸引消费者的亮点 。
品牌认知度低、市场定位模糊 , 进一步加剧了Q7的困境 。
它试图以低价策略吸引对高端SUV有向往的消费者 , 但却无法提供与之匹配的产品力 。
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心态 , 最终导致了产品定位的偏差 , 既无法满足高端用户的需求 , 也无法在低端市场与其他竞争对手抗衡 。
如此一来Q7就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 失去了目标消费群体 ,
而在发现这条路行不通之后 , 昌河就调转枪头开始研发起了其他车型 。
转型之后能走通吗?他们首先推出了Q25、Q35等新的SUV车型 , 并计划推出A6轿车 , 试图覆盖更广阔的市场 , 摆脱对单一车型的依赖 。
同时他们开始主打年轻、潮流和活力风格 , 努力改变大家心中“微面”的印象 , 提高品牌形象和市场好感度 。
昌河汽车继续保留着微型车系列 , 还打算引进更多新能源小车型号 , 这样能更好地覆盖各个小众市场 , 进一步强化它在微型车市场的地位 。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 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品牌早已占据了先机 , 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
昌河想要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 , 需要克服诸多挑战 。
新能源汽车领域 , 昌河汽车得找出自己的发展新路子 , 这可是它现在得好好琢磨的事 。
而它也再次证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 , 模仿和低价策略并不能带来长久的成功 。
要想赢得顾客的心 , 关键得靠创新 , 把产品和品牌做得更好 。
在这一点上 , 奇瑞就做得非常好 。
出口爆赚1999 年历经 500 多个日夜 , 奇瑞自主研发的第一台发动机成功点火 , 同年 12 月第一辆汽车 “风云” 下线 , 自此叩开造车行列的大门 。
此后持续的技术创新成为奇瑞发展的基石 。
2018 年推出主打旅行 SUV 的新品牌 “捷途” , 获得市场热烈反响 。
两年的时间里捷途销量达 15.4 万辆 , 连续 12 个月销量过万 , 到 2022 年累计销量超 46 万辆 , 大大提升了奇瑞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
之后没多久奇瑞就宣布 “瑶光 2025” 战略 , 计划 5 年内投入 1000 亿元用于科技研发 。
2023年奇瑞全年销量达到 188.13 万辆 , 同比增长超 50% , 创下新的销售纪录 , 去年光是上半年 , 奇瑞的销量就突破 110 万辆 。
凭借创新奇瑞在 2024 年以 390.917 亿美元的营业收入 , 第一次踏进了世界 500 强的行列当中 。
从废弃砖瓦厂起步 , 到全球汽车行业的重要一员 , 奇瑞通过持续创新 , 实现了品牌价值的提升、市场份额的扩大以及经济效益的丰收 , 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杰出典范 。
信息来源:
中国汽车报《智能化紧凑型SUV Q7广州车展上市 北汽昌河向全面乘用车化进军》
经济观察报《昌河汽车“乘转商”自救 此前多年寻找战略投资者未果》
经济观察报《连续三个月创销量记录奇瑞高端化仍任重道远》
新浪财经《北汽蓝谷2024年净亏扩大 , 业绩挑战持续「澎湃新闻」》
- 又一好车被遗忘!252马力+9AT+四驱,降到20万多,不比汉兰达香?
- 15万落地,又一全新合资轿车亮相,比帕萨特沉稳,配2.0L+大空间
- 今年口碑最好的3款国产车,省油耐用,销量霸榜,价格还非常亲民
- 五菱星光S:混动家轿市场新宠,五菱汽车的又一力作
- 一点面子不给!国外机构列出国产车“五宗罪”,两年新车就这样了
- 哈弗又一强车!Jolion 2025登陆越南,能否打开市场?
- 又一合资车“大降价”!东瀛宝马,拥有20万实力仅售8万多,1公里4毛钱
- 又一“高级战将”来袭,媲美奥迪A8,拥有80万豪车档次,现款仅售8万多
- 又一国产新能源,车长4937mm,轿跑车身+猎鹰智慧角灯,续航850km
- 丰田又一全新MPV亮相,落地或不到19万,配2.0L引擎,还看啥GL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