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将军自知功高震主赶紧告老还乡,最后得到善终

春秋战国是我国西周到秦朝之间的一段大分裂时代 , 随着周王朝实力的衰微 , 原本发誓守护周朝领土的诸侯们开始各自为营 , 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战争 。
都说乱世出英雄 , 这时期内有许许多多的优秀将领应运而生 , 其中以“战国四大名将”成就最高 。 《千字文》中以“起翦颇牧 , 用军最精 。 宣威沙漠 , 驰誉丹青 。 ”来形容这四位将领的功绩 。
他们分别为:秦国的白起、王翦 , 赵国的廉颇、李牧 。 虽然说将领都是指挥作战、胜负也都是兵家常事 , 但是这四位名将却是把领兵作战变成了一种艺术 。
【爱历史】将军自知功高震主赶紧告老还乡,最后得到善终
文章图片
【爱历史】将军自知功高震主赶紧告老还乡,最后得到善终】单单只谈指挥战役 , 白起攻赵时的“长平之战”、王翦“六十万军队攻楚”、廉颇的“破燕之战”以及李牧抵御秦国的“肥之战”都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极其成功的典范事例 。
尽管这四位名将都战功累累 , 但是最终的命运却是不同 , 白起因触怒秦昭襄王被赐死、廉颇被逼客居异国郁郁而终 , 而李牧被诬告含冤而死 , 只有王翦得以善终
攻破六国 , 助秦一统天下
司马迁在《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中写道:“王翦者 , 频阳东乡人也 。 少而好兵 , 事秦始皇 。 ”从这段记载中 , 我们无法得知王翦青年时的经历 , 只能得知他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 。
【爱历史】将军自知功高震主赶紧告老还乡,最后得到善终
文章图片
公元前226年时 , 他建议攻打楚国时 , “始皇曰:王将军老矣 , 何怯也!”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推断出 , 王翦应该在秦庄襄王 , 甚至是秦昭襄王时就已经是秦国的将领了 。
伴随着秦始皇嬴政在公元前247年成为秦王 , 并在公元前237年亲政 , 王翦才开始在战国战场上活跃起来 。 我们熟知的秦吞并六国的战争 , 也是在这段时期内开始的 。
王翦除了没有参与秦灭韩国的战争之外 , 其他五国 , 要么为王翦带兵所灭 , 要么被其子王贲攻破而亡 。 公元前236年 , 嬴政趁着赵、燕两国发生冲突 , 以救燕的名义派出王翦等将领夹攻赵国 。
王翦最开始负责攻打赵国的阏与 , 但却没有急于进攻 。 他先用了十几天的时间整顿军队 , 带领军中的精锐攻下了阏与 , 并乘胜追击一连攻取了参与的九座城池 。
【爱历史】将军自知功高震主赶紧告老还乡,最后得到善终
文章图片
此战过后 , 嬴政更加器重这位老将 。 在公元前229年时 , 嬴政派王翦与杨端和分兵进攻赵国 , 准备灭亡赵国 。 赵王任命李牧为大将军 , 司马尚为副将 , 抵抗王翦带领的秦军 。
双方僵持了一年之久后 , 王翦决定先除掉李牧 , 才能攻破赵国都城 。 于是他使用反间计 , 收买赵国大臣郭开 , 诱使赵王杀掉了李牧 , 弃用了司马尚 。
李牧死后 , 王翦仅用三个月便攻破了邯郸城 , 俘虏赵王 。 第二年 , 嬴政又借着荆轲刺杀的理由 , 派王翦攻燕 , 但燕国本就实力不如赵国 , 所以王翦轻松击败太子丹带领的燕军 。
随着燕王逃到辽东 , 燕国名存实亡 。 其后 , 王翦又替代李信领兵六十万进攻楚国 , 采用以逸待劳的战术逼得楚军率先行动 , 结果被王翦击败 。
【爱历史】将军自知功高震主赶紧告老还乡,最后得到善终
文章图片
王翦的儿子王贲又指挥或参与了灭魏国、齐国 , 到了公元前221年 , 秦国兼并了所有的诸侯国 , 其中王翦立的战功最大 , 威名赫赫的蒙恬排在第二位 。
深知“狡兔死 , 走狗烹”的道理
王翦与白起可以说是战国后期 , 秦国军事领域的两个代表性人物 , 司马迁在《史记》中也将这两人放在一起列传 , 并且指出了“白起与王翦在政治态度上的不同 , 进而导致两人结局大相径庭 。 ”
白起是秦昭襄王时期的名将 , 熟知兵法、屡立战功 , 他指挥的伊阙之战与长平之战 , 都是战国时的经典战役 , 并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
【爱历史】将军自知功高震主赶紧告老还乡,最后得到善终
文章图片
因为他战功卓著 , 秦昭襄王封白起为武安君 。 但是白起不知自己已经功高震主 , 又得罪应侯 , 因而遭受贬谪 , 最后因为拒绝执行秦王命令 , 被赐死于杜邮 。
司马迁曾这样评价白起:“鄙语云‘尺有所短 , 寸有所长’ 。 白起料敌合变 , 出奇无穷 , 声震天下 , 然不能救患於应侯......”对王翦的评价则是:
“王翦为秦将 , 夷六国 , 当是时 , 翦为宿将 , 始皇师之 , 然不能辅秦建德 , 固其根本 , 偷合取容 , 以至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