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中国的航海时代,如何不经意间左右了东南亚的历史

话说 , 都知道欧洲人有大航海时代 。
其实欧洲人15世纪末开始地理大发现 , 再往前推五百年 , 宋太祖开宝四年 , 已在广州设市舶司 , 之后在杭州与明州也设了:那就是宋朝的海关了 。
欧洲人还在琢磨如何给十字军凑船的时候 , 宋朝已经很熟练地 , 抽取1/10的货物作为抽分 , 收购一部分作为博买 。
南宋 , 已经鼓励富豪打造海船 , 购置货物 , 海外经商 。
能招徕外商的升官 , 影响海外贸易的降职 。
在1096年欧洲十字军东征之前 , 欧洲南北的造船业风格不同:北派船只讲究尖底高头 , 以便破浪而行 , 顺便当当海盗 , 维京海盗就这样 。
南派船只讲究平底 , 以多载货物 , 但挺难抵御风浪:反正也就在地中海开开……
按《中国航海科技史》 , 同期的宋朝 , 中国沿海都市 , 都有造船厂 。 已经开始用船坞 , 船从滑道下水 。
宋船多尖底 , 能破浪 , 身扁宽 , 体高大 , 吃水深 , 有密封隔水舱 。 多樯多帆 , 能用多面风 。 多用双锚 , 还能探水 。
宋神宗时 , 由定海到高丽的船 , 可装五六百人 。
北宋哲宗朝——也就是《水浒传》开始的时代——每年温州与明州定额建船六百艘 。
绍兴十年 , 岳飞死前两年 , 福州有千艘大船 , 可以航到山东 。
【历史故事】中国的航海时代,如何不经意间左右了东南亚的历史
文章图片
宋朝海运如此发达 , 也不是没理由:就像后来欧洲人因为土耳其控制了地中海东岸 , 于是向西驶出直布罗陀海峡似的 , 宋朝也因为西夏占据了西北 , 于是更多东边走海路 。
实际上 , 欧洲人还在地中海转圈的时候 , 宋朝已经有这些航线了:
——从今天的广州出发 , 到苏门答腊的三佛齐 , 航行38天 。
——广州或泉州到爪哇 , 输出丝织品、茶、瓷器、铁器、农具 , 换回爪哇的檀香、茴香、犀角、象牙、珍珠、水晶、胡椒 。
——广州或泉州到孟加拉湾约40日 , 再航行一个月可到印度西南 , 与那里做象牙、矿石、香辣料的交易 。
——广州到巴格达 , 输出丝织品、瓷器、纸张、麝香 , 运回香料、药材、犀角、珠玉 。
——广州出发 , 四十日到孟加拉湾 , 再到也门 。 苏木、白锡、常白藤 。 回程时顺风 , 则六十日到中国 。
——广州出发 , 经四十日到孟加拉湾 , 横跨印度洋至东非 。
早在宋朝时期 , 中国航海家已经走得很远了 。
您一定注意到了 , 中国这里的航线 , 基本是纵横东南亚和南亚的 。
众所周知 , 中南半岛尤其是越南的历史 , 与中国密切相连:因为土地接壤 , 也因为文化流通 。
然而其实 , 中国靠着航海 , 也在影响着东南亚的海岛国家 。
欧洲有个说法:东南亚是东方的地中海 。
若论海域错综复杂、航运贸易来往频密 , 确有几分像 。
但有趣的是 , 东南亚列国海运的兴衰 , 曾经被中国这么一个身处东亚的巨大存在 , 悄然影响着 。
15到18世纪之后 , 大量中国人去到东南亚 , 甚至荷兰人在巴达维亚 , 还专门设立了对中国人的优待条例 , 这是后话 。
就说一个典型故事吧 。
东南亚各国历史上的经济支柱 , 大略分为稻米耕作及海上贸易 。
通观东南亚各国历史 , 不难归纳出这个特点:
在稻米平原地区 , 容易出现集权佛教国家;在河谷沿海地区 , 容易出现松散的商业联邦与远洋航海事业 。
对早期东南亚的航海贸易而言 , 中国实为最关键:
早中期东南亚航海 , 基本靠中国南部(后来也有印度东部)那些地界吃饭 。
所以 , 占据苏门答腊岛的室利佛逝 , 在相当长的时间 , 是东南亚最富庶的国家之一 。
直到满者伯夷在爪哇崛起 , 一度成为东南亚最富庶的国家 。
这个满者伯夷 , 14世纪到15世纪 , 东南亚最豪横的一国 。 根据地在如今的印尼 , 东爪哇省 。
1292年 , 忽必烈大军自泉州南征 。 满者伯夷国王克塔拉亚萨 , 先与元军合力 , 再忽然倒戈 , 打了元军 , 统一爪哇 。
然后 , 开始得意起来 。 因为在印尼嘛 , 觉得离中国远 , 你们够不着我 。 我就是东南亚老大了!
满者伯夷的致富秘诀 , 是香料贸易 。
当时西欧人经过了十字军东征 , 正大量消费肉食 , 而且喜欢上了亚洲香料 。 满者伯夷既占据了香料群岛 , 有了足够的香料产出 , 那自然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块分金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