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晚清名臣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死后天降大雨慈禧悲怆

◆文:刚子聊历史
◆原创作品 , 洗稿、抄袭必究
前言导语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 历史上有两种说法 , 一种说的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 另一种则是说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和彭玉麟四个人 。 但不管是哪种说法 , 都绕不过去抬棺出征的左宗棠 。
【爱历史】晚清名臣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死后天降大雨慈禧悲怆
文章图片
公元1885年9月5日 , 73岁的左宗棠病逝于福州 。 从此 , “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 , 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便成了憾事 。 听闻左宗棠去世的消息后 , 大清的掌权人慈禧老太后都落泪了 , 并下懿旨“追赠左宗棠为太子太傅 , 上谥号文襄 , 入谥诏忠祠、贤良祠 , 在其宗籍地湖南设立专祠 , 后人世代供奉” 。 作为汉臣 , 能得到这样的待遇 , 已经是十分不容易了 。
左宗棠去世当天 , 福州当地倾盆大雨 , 百姓皆悲伤不已 , 国失一柱 , 举国上下无不叹息 , 陷入一片哀痛中 。
身为汉臣 , 左宗棠为什么能受到如此之高的礼遇 , 这得说说左宗棠的功绩了 。
开膛破肚立军规
公元1875年 , 左宗棠受命钦差大臣 , 督办新疆事务 , 铁血大帅的西征之路由此开始 。
此次西征 。 左大帅统军7、8万人 , 这些人又来自五湖四海 , 加上军饷不足粮草有限 , 所以时常发生劫掠百姓的事 , 树立军规是个麻烦事 , 而左大帅仅用了一招就强立了军规 。
【爱历史】晚清名臣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死后天降大雨慈禧悲怆】为了杀鸡儆猴 , 树立军规 , 左宗棠干过拿兵卒开膛破肚的事 。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 说是当大军行进到酒泉时 , 一个兵卒因为饥饿难忍抢了一个小贩卖的“甜米黄” 。 刚好左宗棠巡营看见了这个妇女在哭 , 于是便问明了缘由 。
【爱历史】晚清名臣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死后天降大雨慈禧悲怆
文章图片
当听说是自己的兵卒抢了妇人的“甜米黄”后 , 左宗棠当即将妇人带回营中 , 并指正犯军规的兵卒 , 可是兵卒一看大帅亲自来了 , 知道自己要是认罪必是死罪难逃 , 于是抵死不认 。
虽然身为大帅 , 但也不能冤枉人糊涂办案 。 于是左宗棠当即命人给兵卒开膛破肚 , 虽然有点血腥 , 但兵卒肚子里还没消化的“甜米黄”却是铁证如山 , 这下兵卒再也抵赖不了了 。
这个兵卒的下场可想而知 , 被明正典刑当即斩首 。 据说至此后 , 大军再也没有发生过劫掠百姓的事 。
外松内紧缓进猛攻
说到缓进 ,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 , 因为兵贵神速 , 但是左宗棠收复新疆总共花了5年时间 , 其中真正在战场杀敌攻城略地只花了1年多时间 , 其他4年多在干什么呢?都是在练军心 。
其实这不光是左宗棠的用兵策略 , 更是他一生的为人处世之道 。
兵者诡道也 , 自古兵家从来都不是靠人数取胜 , 而是靠勇猛、谋略以及天时地利 。
简单来说 , 就是先练就大军的军魂 。
【爱历史】晚清名臣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死后天降大雨慈禧悲怆
文章图片
再说猛攻 。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 左宗棠练好了军心 , 就该亮剑了 。
西征军从收复古牧地到收复整个北疆 , 只用的了几个月时间;而从北疆到南疆 , 收复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全境 , 左宗棠也只用了一年 , 真正做到了兵贵神速 。
从整个用兵方略来看 , 左宗棠前期的打法着实让人看不懂 , 甚至有人笑话左宗棠是畏战避敌 , 不敢交战 , 所以才会行动迟缓;但到了后期 , 左宗棠的行军速度又太快 , 这让敌人都猝不及防 。
这才是真正的猛将!
抬棺阵前 , 以示死战决心
左宗棠在西征途中 , 最让后人钦佩的是他身为主帅 , 竟然抬着一口棺材摆在了阵前 , 这颇有当年庞德战关羽的魄力 。
据后人传言 , 原来摆在阵前的是一口黑棺材 , 以示决死之心 , 后来又变成了红棺材 , 这又激励了将官们的必胜之心 。
自古有文不贪财武不惜命国家必定强盛的传统 , 左宗棠能做出如此壮举 , 既可以向敌人表明自己的决死之心 , 又可以鼓舞士气 。
【爱历史】晚清名臣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死后天降大雨慈禧悲怆
文章图片
纵观整个晚期 , 能做出如此壮举的 , 也只有左大帅了 , 不避死不傲娇 , 壮哉!
参考文献:《清史稿》等 。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删除 。
从诙谐的角度解读历史 , 关注刚子聊历史 , 了解更多历史小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