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外公96岁了,如果不是医生们准确诊断、及时手术,可能外公现在已经不在了。”12月2日,96岁朱爷爷的孙女把一封感谢信送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感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团队对朱爷爷的救命之恩。
原来,11月13日,朱爷爷在家里先后晕倒了4次,送医后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由于出现多次心脏停搏,老人家才会反复晕厥。
【 孙逸仙|心脏停搏!96岁老人一天晕倒4次,医生冒险施救成功】 面对“超高龄”手术的风险,该院心血管内科团队联合施治,为朱爷爷植入双腔起搏器。术后朱爷爷康复良好,已顺利出院。
文章插图
朱爷爷术后与麦憬霆副教授合影
反复晕厥的“元凶”
竟然是它!
据朱爷爷家人回忆,11月13日一天内,朱爷爷在家里就晕倒了4次差点跌伤,把一家子人都吓坏了。
家人赶紧联系到“广州实力中青年医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张玉玲教授,张玉玲教授初步判断有可能是心脏原因引起的晕厥。情况危急,朱伯伯被立即收入心脏监护病房。
在病房进行心脏监护期间,朱爷爷又出现了短时间的意识丧失,随着警报声响起,心电监护上出现了整整一个屏幕的心跳停搏,持续有6秒多。
显然,这就是朱爷爷反复晕厥的“元凶”。
针对严重心动过缓、心脏长时间停搏,植入心脏起搏器是唯一的、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然而,给96岁高龄的朱爷爷做手术,医务人员要克服重重困难:除了高龄带来的风险,老人家体重仅有40公斤,合并肺气肿、肾功能不全,这些都让手术面临高风险。
做不做手术呢?朱爷爷家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高龄手术风险大
多学科团队保驾护航
在细致耐心地与家属沟通的同时,医疗团队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的组织下,进行了多学科讨论,从术前准备、麻醉、血管穿刺、起搏器囊袋制作、电极置入、术后管理等每一个细节,均制备了完善的方案,确保手术万无一失。
11月18日上午,在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后,该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周淑娴教授和麦憬霆副教授按照术前计划步步为营,为老人家植入双腔起搏器,手术过程相当顺利。
回到病房后,在护理团队悉心照料下,朱爷爷在当天就开始进食了,伤口也没有出血红肿。别看朱爷爷年纪大,身板又瘦小,但术后恢复还不错,很快就恢复精气神,术后第三天就撤除监护,慢慢下床活动。
11月24号,术后第6天,朱爷爷身体状况恢复良好,顺利出院,出院前对心血管内科团队表达了感激之情。如今朱爷爷恢复往日的活力,家人也终于放下了心。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采访人员 任珊珊 通讯员 张阳、黄睿、麦憬霆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林传凌
- 心电图|【科普】心电图上的窦性心律不齐是心脏病吗?
- 产科|她心脏移植10年后圆了“妈妈梦”
- 关节炎|几个小技巧 关爱我们的“第二心脏”
- 心脏|女子心脏“破洞” 上海专家不开胸“修补”
- 心脏功能|腿部臃肿可能是这些原因引起
- 主动脉|上海专家针刺麻醉为患者微创修补心脏“破洞”
- 胸口疼|胸口疼是不是心脏病?医生提醒:这些病都会胸口痛
- 心脏|河源有位罕见“镜像人”!心脏长反还乱跳,手术要反着做
- 心脏|心脏不好,全身受罪!82岁老中医常吃它,补心气、护心脉,边吃边养生!
- 刘女士|广州医生手绘5张精美手术图,独创术式治好先天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