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服|转!河南省洪涝灾害成人常见疾病中医药防治方案(2021年版)( 四 )


治法:健脾除湿止痒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 苍术15g、厚朴10g、陈皮10g、泽泻10g、茯苓15g、炒薏米30g、白术10g、滑石20g、防风10g、黄柏10g 。 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 , 每日1剂 。
中成药:四妙丸合参苓白术丸(片、胶囊)等 。
(二)特色疗法
1.红斑丘疹无渗出者 , 外扑青黛滑石粉、六一散等 , 或外涂炉甘石洗剂 。
2.糜烂渗出者 , 用苦参20g、马齿苋20g、黄柏20g加水煮沸后继续煎煮20分钟 , 放凉外洗或塌渍(冷湿敷) , 每日2~3次 , 每次20分钟 。 渗出消退后 , 外用植物油调黄柏面30g、青黛面30g、寒水石面15g 。
三、预防及注意事项
1.避免搔抓 , 忌用热水烫洗和用肥皂等刺激物洗涤 。
2.忌烟酒、辛辣、海鲜等发物 。
3.注意个人卫生 , 保持环境及皮肤的干燥 。
【水渍疮(间擦疹)】
水渍疮 , 也称汗淅疮 , 俗称“烂裆” 。 现代医学称间擦疹、浸渍皮炎 , 本病是因皮肤皱褶处潮湿、摩擦或汗液浸渍而发生的一种皮炎 。
一、临床表现
好发于指趾间、腹股沟、外阴、会阴部和肛周等皱褶部位 , 基本损害为红斑、肿胀、丘疹、丘疱疹、水疱、浸渍、糜烂、渗出、瘙痒 。
二、治疗
(一)内服清热除湿解毒中成药 , 如当归苦参丸、龙胆泻肝丸、四妙丸等 。
(二)特色疗法
1.红斑丘疹无渗出者 , 外扑青黛滑石粉、六一散等 , 外涂炉甘石洗剂 , 每日2~3次 。
2.糜烂渗出者 , 用苦参20g、马齿苋20g、黄柏20g加水煮沸后继续煎煮20分钟 , 放凉外洗或塌渍(冷湿敷) , 每日2~3次 , 每次20分钟 。
三、预防及注意事项
1.注意个人卫生 , 保持局部干燥 , 经常外扑干燥性粉剂 。
2.经常更换内衣 , 避免不良理化因素(如潮湿、搔抓、烫洗等)的刺激 。
【脚湿气(足癣)】
脚湿气 , 现代医学称足癣、脚癣 , 是由真菌侵入足部表皮所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 。 通常发生于两侧足底及趾间 。
一、临床表现
1.水疱鳞屑型:足部尤其是足底起水疱 , 聚集成群或融合成大疱 , 疱壁较厚不易破 。 水疱吸收后 , 常出现干燥脱屑 , 自觉刺痒胀痛 。
2.浸渍糜烂型:趾间浸渍糜烂发白 , 常自觉发痒而搔抓 , 破后露出鲜红糜烂面 , 常继发感染引起淋巴管炎、丹毒或蜂窝织炎 。
二、治疗
(一)一般不需内服药 , 以局部治疗为主 。
(二)特色疗法
1.苍肤洗剂:苍耳子15g、地肤子15g、土槿皮15g、蛇床子15g、苦参15g、百部15g、枯矾6g 。
制法:共碾成粗末备用 。
用法:取药1包 , 用布袋包好 , 加水3000ml , 煮沸20分钟后待温浸泡 , 或塌渍(冷湿敷)患处 。 每日2~3次 , 每次20分钟 。 此法适合水疱鳞屑型 。
2.马齿苋水剂:马齿苋30g , 水1000ml 。
制法:煮沸20分钟 , 滤过冷却后备用 。
用法:塌渍(冷湿敷)、外洗 , 每日2~3次 , 每次20分钟 。 此法适合浸渍糜烂型 。
3.羊蹄根散:羊蹄根(土大黄)80g、枯矾20g
制法:打粉 。
用法:直接扑洒患处 , 每日2~3次 。 如形成结痂 , 以植物油涂擦去痂 。 此法适合浸渍糜烂型 。
三、预防及注意事项
1.注意个人卫生 , 保持手足干燥 。
2.患者的鞋子要经常换 , 避免不良理化因素的刺激 。
3.在公共场所更要注意避免皮肤癣菌的传染 。
【土风疮(虫咬性皮炎)】
土风疮 , 也称水疥 , 现代医学称虫咬性皮炎、丘疹性荨麻疹 , 是由蚊虫叮咬后引起的一种过敏性疾病 。
一、临床表现
好发于暴露部位 , 如下肢、躯干等 , 主要表现为风团样的丘疹、丘疱疹或水疱、大疱 。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 严重者可能出现局部疼痛、恶心、呕吐或者关节不适等全身症状 。
二、治疗
(一)内服清热除湿、祛风解毒中成药如防风通圣丸、荆肤止痒颗粒、金蝉止痒胶囊等 。
(二)特色疗法
1.水疱多或大者可用蒲公英30g、马齿苋30g、苦参30g、飞扬草30g、地肤子30g、生地30g , 加水煮沸后继续煎煮20分钟 , 放凉外洗或塌渍(冷湿敷) , 每日2~3次 , 每次20分钟 。
2.外涂炉甘石洗剂、丹皮酚软膏、除湿止痒软膏 , 每日2~3次 。
三、预防及注意事项
1.注意被褥、衣物、住房环境清洁卫生 , 防止蚊虫叮咬 , 家中有猫狗等宠物者要经常洗澡清洁 。
2.忌食海鲜、牛羊肉、辛辣刺激性食物 。
3.避免搔抓染毒 。
【中暑(伤暑)】
本病是指在夏日酷暑或高温环境下 , 人在暑湿气交之中 , 感受暑毒 , 伤气耗津 , 而症见忽然猝倒 , 身热汗出 , 脉虚的急性病证 。 相当于现代医学热射病(中暑高热)、热痉挛(中暑痉挛)、热衰竭(中暑衰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