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的“脑梗药”找到了,家中常备,泡水常喝,血管一天比一天好

脑梗的发病率占到整个脑血管疾病的75%左右,加上其发病快,抢救时间短,属于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疾病。
天然的“脑梗药”找到了,家中常备,泡水常喝,血管一天比一天好
文章插图

对于脑梗患者来说,及早发现发病的征兆尤为重要,当脑部动脉开始变得狭窄还未严重堵塞时,身体就会给出相应的信号,平时要多加留意。
脑梗的5个信号
1、口吃
出现说话不利索,有口吃的现象,并且还出现流口水的情况,就要警惕轻微脑梗塞的发生了。
2、突然失语
突然讲不出话来或吐字不清,无法清楚表达一句完整的话,但却意识清楚,还能很快恢复正常,这也是轻度脑梗的前兆。
3、短暂性视力障碍
天然的“脑梗药”找到了,家中常备,泡水常喝,血管一天比一天好
文章插图

轻度脑梗塞患者会表现出短暂性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看东西变得模糊,或者看东西不完整,大约1小时内又自行恢复。这时千万不要以为是自己眼花了而耽误治疗。
4、频频打哈欠
当脑缺血缺氧,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时,会引起哈欠反射。很多脑梗在发作前5至10天内,频频打哈欠者可达80%左右。
5、时常头晕
经常感到头晕,有时甚至突然晕倒在地,但又能迅速清醒过来,也是脑梗的前兆之一,要小心。
天然的“脑梗药”找到了,家中常备,泡水常喝,血管一天比一天好
文章插图

想要远离脑梗,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做好养护血管的工作,把血液中的垃圾清理干净,疏通血管,保持血流通畅。
除了有效的药物治疗外,合理的饮食尤为重要。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等饮食习惯都会加重血管堵塞硬化,增加脑梗的发病率,平时要尽量少吃。
如何检测血管年龄
正如人的年龄,血管也有年龄,这里的“血管年龄”实际上是指人体大动脉血管的功能状态,人体动脉的僵硬度代表了血管年龄。
即:一个人的生理年龄并不是由他出生日期所完全决定的,动脉年龄才是人体的实际年龄。
天然的“脑梗药”找到了,家中常备,泡水常喝,血管一天比一天好
文章插图

如果您平时有做血脂检测,可以拿出化验单对照上面的数值,来计算一下:
“血管年龄”=[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正常数值为<4,数值越小动脉硬化的程度就越轻,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就越低。
如果动脉硬化指数≥4,说明已经发生了动脉硬化。数值越大,动脉硬化的程度就越高,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也就越高。
这个方法是医学上通用的一种方法,如果平时没有体检的习惯,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来做几道测试题。
天然的“脑梗药”找到了,家中常备,泡水常喝,血管一天比一天好
文章插图

下面12题目,根据自己的情况作答,回答“是”则记一分:
1、情绪压抑;
2、过于较真;
3、嗜吃方便面、饼干、点心;
4、偏食肉类食品;
5、不愿运动;
6、每天吸烟支数乘以年龄超过400;
7、爬楼梯时胸痛;
8、手脚发凉,有麻木感;
9、忘性大,经常丢三落四;
10、血压升高;
11、胆固醇或血糖升高;
12、直系亲属中有人死于冠心病或中风。
符合其中1~4项,说明血管年龄尚属年轻;
符合5~7项,提示血管年龄超过生理年龄10岁以上;
符合8~12项,说明血管年龄比生理年龄大20岁以上。
建议: 30岁以后,应定期检查颈动脉超声,而在确诊有血管类疾病后,需要做进一步的CT、核磁等更精确的影像学检查。
饮食决定血管一半好坏
人出生的时候血管是很好的,但因为我们进食习惯的不同,人老了呈现出不同的血管年龄状况。我们可以通过吃的方式来养护血管。
1、黑木耳:抗凝结
天然的“脑梗药”找到了,家中常备,泡水常喝,血管一天比一天好
文章插图

黑木耳黑木耳中所含的腺嘌呤核苷,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临床实验证明,吃黑木耳8小时之后,血液依然难以凝聚。
2、芹菜:降脂
芹菜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钙、磷等矿物质,其营养价值高、药用价值大,具有降压降脂的功效。
3、枫烯鲨酸
这里说的酸,可不是酸味的酸,而是含有枫烯鲨酸类的营养物质,因为它内含的α–亚麻酸是被推荐用于心脑血管二级预防的一种营养物质,可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能有效避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具有降低胆固醇水平,维护血管壁的完整性,增加血管弹性的作用,而且来源于天然提取,可谓高血脂患者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