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英国姑娘被中国川菜征服 专研20多年写出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21日(采访人员上官云)寒冷的冬天 , 热气腾腾的美食温暖了无数吃货的胃 , 川菜也是其中之一 , 想一想便令人馋涎欲滴 。
最近 , 英国美食作家扶霞·邓洛普写的一本《川菜》火了 。 她研究中国烹饪及中国饮食文化20余年 , 曾四次获得烹饪餐饮界“奥斯卡”詹姆斯·比尔德奖烹饪写作大奖 , 也曾因为热爱川菜 , 想要当一名厨师 。
川菜|英国姑娘被中国川菜征服 专研20多年写出文章插图
扶霞在“苍蝇馆子”后厨做菜 。 扶霞供图
一位英国姑娘 , 如何与中国美食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位美食作家的诞生
扶霞?邓洛普来自英国牛津 。 上世纪九十年代 , 她来到中国旅行 , 朋友请她吃了一顿正宗的川菜 , 就是这顿饭 , 影响了她的人生轨迹 。
川菜|英国姑娘被中国川菜征服 专研20多年写出文章插图
扶霞伦敦家中的厨房 。 扶霞供图
1994年拿了奖学金后 , 扶霞选择到四川大学读书 。 来到成都后 , 安逸的生活节奏、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美食 , 让她彻底爱上了川菜 , 甚至捡起了儿时的梦想:当厨师 。
那时候 , 川大周围都是老街 , 有很多小摊、苍蝇馆子 。 扶霞会跑去品尝军屯锅魁 , 也会在小面馆里吃上一顿担担面或者海味面当做午饭 , 好吃的似乎总不重样 。
“蒜泥黄瓜、卤鸭心、鱼香茄子……我从小就喜欢做菜 , 品尝了那么多好吃的菜点 , 很快有了学习一点烹调技法的念头 。 最早是直接跟老师、朋友 , 以及小馆子的厨师学 。 ”她回忆 。
扶霞甚至花了3个月的时间 , 专门去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习专业厨艺 , 成为那所学校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 。 走进厨房 , 她和大家一起学习烹饪技术、刀工以及如何调味 。
总结心得 , 她把自己对中国美食的热爱写成了书 , 比如《川菜》《鱼翅与花椒》 。 在扶霞看来 , 川菜的伟大之处就是“点石成金” , 仅仅简单的猪肉和茄子 , 就能惊艳味蕾 。
“原本研究川菜和学会做这些川菜只是因为爱好 , 没有什么大的计划 , 但肯定改变了我的命运——通过川菜 , 我成了美食作家 。 ”她幽默地表示 。
被川菜迷住的英国姑娘
和《鱼翅与花椒》比起来 , 《川菜》是一本地道的菜谱:从锅碗瓢盆到配料香料 , 涵盖200道经典川菜 。
川菜|英国姑娘被中国川菜征服 专研20多年写出文章插图
扶霞做的鱼香肉丝 。 图自《川菜》 。 出版方供图
“我写这本书原来的目的是给西方人介绍川菜 , 以及中国多样化的菜系 。 ”扶霞想尽量在书里体现川菜的丰富性 , 从街头小吃到宴席菜肴 , 从农家菜到家常便饭 , “如果有鸡豆花 , 那肯定还得有一份炒鸡杂 。 ”
有的菜谱 , 肯定不可缺少 , 比如说麻婆豆腐、回锅肉、担担面、鱼香味型的菜 。 这些之外 , 扶霞选了一些自己特别钟爱的菜 , 比如粉蒸肉和烂肉西芹 。
有时候 , 扶霞的美食笔记里可能记录了一种菜肴好几种不同的做法 。 她便翻资料 , 然后通过厨房的实践来制定标准 , “自己做 , 每次记录做法、评价结果 , 下次可以据此稍微调整 。 ”
樟茶鸭的做法比较耗时 , 在成都也很少有人在家里做这道菜 , 她也会一本正经地动手制作 , 弄得家里到处都是烟熏味 。
“在家里做这道菜肯定比不上专门的厨师 , 可是如果只烟熏鸭腿或鸭脯 , 还是很好吃 , 不太麻烦 , 最好是在院子里慢慢熏 。 ”她得出了结论 。
图片里所有的菜肴和小吃都是扶霞亲手完成 , 唯一的例外是包子 , 那是她的大厨朋友魏桂荣的杰作 , “因为过了这么多年 , 我还是包不出漂亮到可以出镜的包子 。 ”
【川菜|英国姑娘被中国川菜征服 专研20多年写出200道菜谱】上述菜肴中 , 她对那一套成都名小吃颇为得意 , “每样小吃点心我都单独做了 , 凉粉是自己点的 , 叶儿粑甜馅鲜馅都有 。 还有火爆腰花 , 因为我觉得在外国人中 , 我的刀功还可以 。 ”
菜肴背后的饮食文化
换个角度看 , 扶霞整理的是菜谱 , 体现的却是活色生香的生活 , 还有对饮食文化的探讨 。
她曾吃遍中国八大菜系 。 扶霞形容 , 川菜的辣带着一丝丝甜 , 就像悠闲的四川人 , 总是带着甜甜的体贴;湘菜直接又毫无妥协余地;扬州菜则是太平盛世的食物 , 温暖而抚慰人心 。
川菜|英国姑娘被中国川菜征服 专研20多年写出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