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论配释文(111期)
点击「硬笔书法技巧」可快速关注微信号:fqyo217
历代书论精选附释文
《南北书派论》
清·阮元
内容原文
唐时,南派字迹但寄缣堵,北派字迹多寄碑版,碑版人人共见,缣楮罕能遍习。至宋人《阁》、《谭》诸帖刻石盛行,而中原碑码任其?蚀,逐与,唐相反,宋帖展转摩勒,不可究诘。汉帝、秦臣之迹,并由虚造,钟王,郗、谢,岂能如今所存北朝诸碑,皆是书丹原石哉?宋以后,学者昧于书有南北两派之分,而以唐初书家举而尽属于羲、献。岂知欧、褚生长齐、隋,近接魏,周,中原文物,俱有渊源,不可合而一之也。北朝族望质朴,不尚风流,拘守旧法,罕肯通变。唯是遭时离乱,体格猥拙,然其笔法劲正遒秀,往往画石出锋,犹如汉隶。其书碑志,不署书者之名,即此一端,亦守汉法。
注释
①《阁》、《潭》诸帖:《阁》即《淳化阁帖》,北宋淳化三年(992)摹刻,共十卷,收录了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历代帝王、名臣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幅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潭帖》是以《淳化阁帖》为基础加以增删后翻刻的丛帖,刻成于庆历八年(1048年),是刘沅在潭州(今长沙)时命僧希白刻,故又名《庆历长沙帖》)共10卷,增加了王羲之的《霜寒帖》、《十七帖》和晋王濛、唐颜真卿之书。
②霾:音mai,同“埋”,埋葬
③究诘:追问结果或原委。
④④猥拙:犹稚拙。
全译
唐时南派的书迹只依附于绢和纸,北派的字迹多依附于碑版。碑版人人都可见,绢和纸上的墨迹少能普遍学习。到宋代《淳化阁帖》和《潭帖》等刻帖盛行了,而中原的碑碣任其埋没剥蚀,于是与隋、唐碑版随处可见的情况相反。宋帖辗转翻刻,不可查考。汉代帝王、秦代名臣的书迹,都是虚造出来的,钟、王、郗、谢等人的书迹,怎么能如现今所存北朝诸多的碑,都是书丹原石呢?宋以后,学习书法的人不清楚书法有南北两派之分,而认为唐初书家能列举出来的都属于王羲之、献之一脉。哪里知道欧阳询、褚遂良生长于齐、隋,年代上近接北魏和北周,中原文物,都有其渊源,是不可简单地同而为一的。北朝有名望的名家大族,书尚朴实淳厚,不喜欢洒脱放逸,拘泥墨守旧法,很少有人肯去变革的。只是当时遭遇时事变乱,书法体势格调稚拙,而其笔法刚正遒劲,往往画石出锋,犹如汉隶。其书写的碑版墓志,不署书者的姓名,即从这一点看,也是墨守汉代的做法。
硬笔书法技巧
读书聪慧,看史增智,练字养心。
已默默坚持两年。
有你们的陪伴支持会有更多的两年。
收获往往就是在不经意的坚持中得到的。
如何添加我
微信号:fqyo217(备注公共号)
请等待通过,你的耐心决定着一件事对你的重要程度。
- 用玉雕的古典之美诠释文化非凡价值的人
- 金风玉露一相逢——《教师博览》第三届读书论坛在婺源召开
- 每日一题 | 每天进步一点点,学习因此而改变!(第111期)
- 赵孟頫行书《苏轼古诗卷》
- 【老凤祥钻石·微封面】微女神 第1111期: 魔 妃
- 读|书论配释文(167期)
- 吕梁在线第1111期《微封面人物》:车瑞峰
- 读|书论配释文(163期)
- 读|书论配释文(162期)
- 读|书论配释文(15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