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又一种土著鱼“回归” 10万尾云南光唇鱼游进母亲湖
小编用尽了洪荒之力,滇池又一种土著鱼“回归” 10万尾云南光唇鱼游进母亲湖 的全部内容都在这里了,拿走不谢!
正文开始:
记者 孙琴霞 文 翟剑 摄
云南网讯 “噗通,噗通”,一条条“身份特殊”的小鱼苗顺着放鱼板滑入了滇池。昨日下午,2017年中央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放流活动在昆明市晋宁区古滇艺海码头举行。除了滇池金线鲃外,今年的滇池土著鱼放流增殖活动首次放流了另一种滇池土著鱼——云南光唇鱼。
池塘养殖条件下,云南光唇鱼的最大个体可以超过1千克。“不过从今天放进去的小鱼苗长到1千克,可能需要6~7年的时间。”省水产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华泽祥说。
云南光唇鱼是滇池常见的土著鱼种。近年来,由于江河污染、栖息环境改变等原因,上世纪60年代后逐渐减少。到了80年代,几乎已经在滇池绝迹。从2010年开始,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就开始在滇池周边收集云南光唇鱼的天然种群。“第一次收到了4条鱼,两公两母。”华泽祥说,第一次用这4条鱼尝试人工繁殖时,只成功了一组。随着收集的天然种群数量增加到几十组,2013年云南光唇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已经逐渐成熟,直到2016年已经能实现规模化繁殖。
华泽祥介绍,这次投放的10万尾云南光唇鱼中,有10%的鱼苗已经被打上了荧光标记,未来将有科研机构对云南光唇鱼的生长及对滇池水质的净化作用进行科研跟踪。
云南光唇鱼
体背部呈灰色,上侧较下侧深,腹部乳白色带黄色。背鳍呈青灰色,其他各鳍灰黄色,尾鳍稍带淡红色,幼鱼沿侧线有6~10个小黑斑,尤以身体后段明显。云南光唇鱼作为一种杂食偏植性鱼类,主要以丝状藻(青苔、水绵等)、有机碎屑为食。
声音
云南光唇鱼回归滇池,不仅在于吃了多少丝状藻,更大的意义在于土著鱼种的“归位”,能够促进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达到滇池生态的平衡和稳定。——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渔业行政执法处副处长王勇
- 卫生组织鉴定:已明确致癌4种蔬菜,尤其最后一种,饿不死就别碰
- 早起肝脏是非多,看准三种表现,揪住一种就是养命!
- 卫生组织查明:全身都“致癌”的4种蔬菜,最后一种饿死也别吃了
- 喝水养生成为一种养生,但是,这4类人要少喝水,你在其中吗?
- 它是家中常见的一种蔬菜,经常吃一吃,是肺癌的“克星”!
- 田边一种似樱桃的野果,农民见了就砍,你若遇到它,不要认错了
- 节假日出游 有一种“到此一游”叫什么都不留下
- 癌症来前,身体会发出7个求救信号,一定要注意
- 女孩喜欢咬指甲,被发现患有一种罕见的皮肤癌,拇指被截肢
- 不识货的人不是剁碎喂猪,就是成框往外扔,却不知道这其实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