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鸿:打造中小银行与金融科技“命运共同体”模式 |华山论剑
本文由《清华金融评论》与况客科技联合推荐
文/山东城商行合作联盟李林鸿
合作联盟模式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合作会给中小银行的发展带来更多福音。中小银行要探索打造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共生共荣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强化科技的支撑和创新引领作用,中小银行才能更好地竞争中立足,在转型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行。
——李林鸿
输12
近日,银监会王兆星副主席和曹宇副主席在2017年城商行年会的讲话受到业内广泛瞩目。尤其是曹宇副主席提到的“共同建设城商行金融科技生态圈”的倡议,受到中小银行的重点关注。确实,在金融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的金融机构与新兴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如何更好的融合发展,成为我们共同思考的话题。
实践中,金融与科技的合作早已展开。今年以来,以四大行为首的银行业已经与以BATJ为首的金融科技公司展开战略合作。但中小银行如何能够有效抓住金融科技发展的机遇,同时避免合作内容的形式化、同质化,体现差异化特色,真正实现金融科技公司与中小银行结成共生共荣的“命运共同体”,目前尚无普适性的解决方案
竞争日趋激烈迫使中小银行强化科技支撑与创新引领
近年来,中国经济逐渐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作为顺经济周期行业的银行业,在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利差收窄、不良高企等“阵痛性”问题,这些问题在中小银行的经营中更为突出。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互联网化的程度日益加深,“互联网+”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传统银行业首当其冲受到“金融脱媒”的影响,区域性中小银行受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更为明显。客户流失、存款流失等情况日益加剧,中小银行盈利空间面临极大压缩,转型已经成为中小银行的共同选择,金融科技的发展无疑为中小银行转型超车提供了重要动力。
从同业的角度来讲,今年以来,工农中建等四大行率先与BATJ等科技公司展开战略合作,他们在金融科技的发展中占据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双方强强联合,在竞争中抢先一步,引领潮流,而中小银行与国有大行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同时,民营银行异军突起,目前17家民营银行大多采用互联网银行路径,其中近半数民营银行更是直接定位于互联网银行。新兴民营银行自成立起就与互联网时代紧密结合,创新能力突出,人才资源丰裕,产品吸引力强,而中小银行则必须与过去的经营战略相适应,只能寻求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路径,在创新能力、人才集聚能力等方面与民营银行存在差距。
比较而言,中小银行资产规模不大,大多集中在500到1000亿左右,综合竞争实力较弱,同时作为顺经济周期行业,近年来盈利能力薄弱,而信息科技建设投入高、产出慢,中小银行的信息科技建设相对滞后和薄弱。
同时总体而言中小银行对信息科技系统的建设缺乏整体规划,信息科技风险突出,软硬件设备更新换代较慢,不少中小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依然是采用的是国有大行所淘汰的旧系统,系统更新速度更为缓慢,信息科技系统对业务的支撑能力尚且不足,更不用提对业务的创新引领能力。在金融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小银行与国有大行等,在信息科技系统支撑和引领等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
而中小银行信息科技系统的支撑和创新引领能力较弱,又导致了业务和产品的创新能力薄弱,在竞争中无法掌握“先声夺人”的优势。且中小银行的客户群体以当地中老年市民为主,年轻客户群体相对较小,产品经理的匮乏和产品创新能力的不足也造成产品对年轻客户群体的吸引力差,如此循环往复,客户拓展难以为继,业务开展也日益困难。
在互联网金融深入发展的时代,中小银行线上拓客也面临窘境,直销银行的体验度差、产品吸引力差等因素也制约了中小银行的互联网战略落地。
中小银行与金融科技合作模式分析
毕马威发布的《中国银行业转型20大痛点问题与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的研究报告,总结了中国商业银行布局金融科技的三种实现模式:
一是银行类金融机构通过借鉴金融科技产业创新思路,自行研发创新金融技术,构建产业生态;
二是采用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形式,利用金融科技公司的创新成果来推动银行业金融科技业态的研发与应用;
三是由金融机构投资或参股金融科技创业公司,来构筑双方深度业务合作。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的合作更多的是双方各取所需、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而对于中小银行而言,由于规模小,实力弱,资源禀赋不足,难以独立与BATJ等互联网金融巨头展开合作。
同时,而因缺乏资金和人才,自行研发创新的难度更大,也没有能力开设科技子公司,也缺乏资质(投贷联动)、资金及能力,难以通过风投或私募的形式布局金融科技,总体而言,中小银行与优质金融科技企业合作尚难,结成共生共荣的“命运共同体”更为困难。
并且,中小银行与中小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存在很多障碍,如银行前期资金投入大、后期维护困难的情况,双方合作难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利用率不高,且中小银行存在很多特色化需求,对中小金融科技公司而言,受限于技术实力等因素,很难满足各家行的特色化需求。
另外,中小金融科技公司在公司治理、信息科技风险防范、业务连续性管理等方面也面临短板,数据安全性也存在风险。中小银行与中小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更是以利益为交汇点,更难以达到共生共荣“命运共同体”的效果。
中小银行间打造共生共荣“命运共同体”模式的探索
(一)以德国储蓄银行模式为借鉴的山东城商行合作联盟运营探索
成立于2008年的山东省城市商业银行合作联盟有限公司,简称山东城商行合作联盟,是目前国内惟一一家拥有独立法人地位、持有金融牌照、为中小银行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其诞生于中国城商行改革风起云涌之际,以德国储蓄银行模式为借鉴,在金融科技深入发展的今天,山东城商行合作联盟作为中小银行信息科技共享平台,在服务成员行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首先,由中小银行共同出资成立,精准高效服务各家成员行。
山东城商行合作联盟于2008年由山东省内14家城商行共同出资成立,2010年陕西省的长安银行作为首家省外城商行加入到联盟大家庭中。由此山东城商行合作联盟共有15家股东成员行。
联盟成立的重要目标,就是实现中小银行信息科技平台的共建共享,通过共建信息科技平台,分摊建设费用,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中小银行信息科技支撑能力和创新引领能力,这种共同出资建设科技公司的合作模式,远远超越了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的普通合作,这是一种模式的创新,联盟与成员行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同呼吸共命运。
山东城商行合作联盟自成立以来,就受到了监管部门和业内同行的瞩目,经过九年的发展,联盟已经拥有近三十家法人成员行,(即将拓展为40余家法人成员行),服务范围辐射山东、陕西、浙江等多个省份,拥有多家成员行。
联盟通过服务模式创新,能够精准高效的为每家成员行提供特色化服务;联盟内部建有严格的审计制度,确保各家成员行信息都处于严格保密之中,同时联盟有定期和不定期服务调研反馈、高层回访等,因而联盟的服务情况受到各成员行的广泛赞誉。
其次,通过合作模式创新实现科技合作与创新合作双引擎战略。
山东城商行合作联盟是成员行信息科技共享的平台,也是成员行间业务交流和创新发展的平台,联盟以成员行间信息科技合作为基础,打造了科技合作和创新合作双引擎战略,还统一组织了10家成员行共同参与的全面风险管理暨新资本管理办法联合实施项目,该项目也为城商行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落实新资本管理办法等探索了新模式、新路径。
2017年12月7日,山东城商行合作联盟在济南正式发布了CBUS5.0-智慧银行系统,智慧银行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提升柜员的效率和客户体验为目标,对业务流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整合和再造。综合考虑柜面、自助设备、互联网渠道、网点排队等线上线下的整合,为中小银行网点智慧化转型提供了一套量身定制的综合性整体解决方案。
(二)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联盟模式的探索
2017年12月6日,另一家中小银行合作组织——“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在深圳召开成立大会,据了解,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联盟是在深圳市政府金融发展办公室的指导下,由中国平安集团联合各中小银行共同发起,上海壹账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承办。
目前已有230家银行成为联盟会员,资产总规模超过35万亿元,聚合中小银行资源,打造一个大平台,形成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管理。最终任务则是要形成一个联合创新的合作大平台,应用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新业务,帮助单个银行突破能力的限制,借助外力实现科技转型和金融创新,实现转型发展。
可以看出,“合作联盟”模式今后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合作会给中小银行的发展带来更多福音。总之,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中小银行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小银行要紧紧抓住金融科技所带来的机遇,努力搭载时代发展的东风,创新思维,抱团取暖,努力融入到金融科技创新的浪潮中,探索打造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共生共荣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强化科技的支撑和创新引领作用,中小银行才能更好地竞争中立足,在转型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行。
本文编辑:王蕾
- 滴滴打造自带智商的“潮汐车道”,竟可降低30%的拥堵率!
- 想打造极致美腿?这5个瑜伽动作不能忽略
- DNF明星也疯狂?欲打造国服第一剑魂,光剑站街10万物攻!
- 《DNF》玩家:辛辛苦苦氪金打造出来的号,如今价值几何呢?
- DNF玩家:打算脱坑,这个花了数万打造的号,5000给朋友算过分?
- 未来可期——李强365打造平台生态圈 成就最强中国企业
- 《DNF》玩家:好不容易打造成为了武炼,这样的伤害能去卢克吗?
- 打造专业电竞品牌!暗影精灵III Pro让吃鸡更容易
- 鸟巢设计师历时六年打造出来的1000平米空中豪宅,阳台就400平大
- 周庄打造传感器产业高地,一企业两获国家技术发明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