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一老师用胶带封幼儿嘴?家长怀疑幼儿园虐童,鼓起勇气举报,
《厦门一老师用胶带封幼儿嘴?家长怀疑幼儿园虐童,鼓起勇气举报,结局却…》的文章是傻大方资讯网小编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周,上海“携程幼儿园虐童”举国激愤
近日,湖南一幼儿园"胶带封嘴"事件曝光
戳视频↓
网友一片哗然!
然而,就在厦门,
一名妈妈网友在新浪微博爆料:
这位妈妈在微博里详述了
自己孩子刚入园不久的遭遇——
事后,她试图和园方沟通,但事情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不得已,她果断给孩子办理了转园手续。
“携程幼儿园虐童”曝光后,她深感气愤,于11月14日向湖里教育局投诉了这家幼儿园,但得到的处理结果令她寒心——
据这名网友妈妈称,幼儿园老师对孩子先是”胶带封嘴“、后期“不理不睬”,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由于幼儿园没有监控,也拿不到相关的证据,此事只能不了了之。
随后,有网友对相关部门的回应表示不满——
孩子妈妈表示:她只想为孩子讨一个”道歉“,没料到这么难。
昨天,这名妈妈反映的问题
在厦门本地知名论坛曝光,
一石激起千层浪,数万网友激愤不已!
当事孩子的妈妈也再次站出来,指责当时幼儿园处理失当——
可悲的是,这种事件,
早已不是第一次发生!
2013年,河北燕郊一所规模最大的幼儿园,
两名家长分别在孩子身上发现针眼和刀痕。
很快,不止一个孩子
跟家长有这样的对话:
“妈妈你知道什么是‘尿骚’吗?”
孩子告诉妈妈,除了用针扎,
老师还逼孩子喝尿、吃鼻屎!”
2012年,浙江温岭蓝孔雀幼儿园,
20岁的女老师因为一个视频一夜成名。
视频中,她双手揪住一名男童的耳朵,
把他拎了起来,理由只是“为了好玩”!
我还可以列出更多实实在在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虐童案件:
胶带封嘴、关厕所罚站、捏耳朵、扎牙签…
西安某幼儿园,为了提高出勤率,
给逾百名没病的孩子长期吃抗生素!
山西某幼儿园,教师连扇幼5岁幼儿70多个耳光。
黑龙江某幼儿园,老师一天打两岁半孩子4次,
有一次把孩子踢出半米远!
江苏兴化某幼儿园,7名幼儿被老师用熨斗烫伤。
……
“孩子说的不一定就是事实”、
“孩子太熊,老师就该惩戒一下”
……
事实上,
当代教育备受父母重视的情况下,
老师被赋予的权利其实非常大。
老师这一职业在很大程度上拥有重塑一个孩子,
抑或毁掉一个孩子的力量,
却缺乏相应的监管。
图片来源:反虐童广告:《我想快点长大》
今天,家长需要更留心年幼的孩子——
第一,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表现。
受伤的孩子一定会表达的。
哪怕是语言能力尚不完善的幼儿,
他们依然会通过异常的言行进行“求助”!
日本关东地区枥木市发行的一本教师手册中,
列举了需要注意的儿童被虐待的信号:
1.老师只要一举手,孩子就下意识地抱住脑袋;
2.老师轻微警告,孩子就吓得一动不动;
3.孩子吃校餐的时候饥不择食;
4.孩子出现与性相关的言行和奇异行为;
5.说话像大人;
6.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
7.喜欢用奇异行为吸引他人注意;
8.反复出现逃课、迟到缺席、
小偷小摸、游荡等问题行为;
9.放学后不爱回家;
10.学习能力骤降、反应迟钝、虐待动物、忘事;
11.感情表现极端贫乏;
12.容易暴怒和突然陷入恐慌等。
除此之外,对父母而言需要补充的是,
如果你发现孩子有以下情形也请额外留意:
孩子身上有不明伤痕。
孩子的状态跟平时不一样,
比如本来爱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
最近突然变得沉默寡言。
孩子对于某个事/物的态度变得敏感甚至恐惧。
孩子近期莫名地爱闹情绪,甚至动不动就哭。
孩子频频做噩梦,
说奇怪的梦话,甚至在梦中尖叫。
上述表现,
很可能意味着孩子在学校
遇到了困难、伤害却不知道如何述说。
异常行为表现,
就是被困至墙角的孩子,艰难地在表达。
他们要么独自承受着这些伤害,
要么通过向外攻击的方式,
试图转移内心的无助、恐惧和愤怒。
家长需要掌握一些具体的询问和沟通技巧:
从学校接到孩子的第一句话
不要泛泛问“你今天过得怎么样?”、
“你表现的乖吗”之类,
这样模糊且封闭的问题,
你只能得到孩子“乖”“不乖”之类的答案。
建议问:
“老师今天带你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吗?”
“你最喜欢哪个小朋友呀?”
“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要分享给妈妈听吗?”……
这样你会听到更多、更详细的信息描述。
每天回家第一件事
不要只关注孩子的表现、功课或者考试成绩,
而是关注孩子的感受,情绪状态,
让孩子知道:
我开心是能跟爸爸妈妈分享的,
我难过也是有爸爸妈妈陪我分担的。
不要只关心孩子一个人的事
多闲聊些学校里发生的各种趣事,
以及学校里各个孩子、各位老师。
这样的沟通有助于父母客观把握
孩子在学校里的真正状态。
第二,万一孩子受到伤害,父母怎么办?
万一发现并确认孩子的确受到伤害,
你需要采取相应的行动
甚至法律手段去保护孩子,
但更重要的是,
你同时还需要试着去处理自己的焦虑不安和愤怒。
因为创伤心理学告诉我们,
若总用特别负面的、焦虑的情绪
去对待发生过的事情,
反倒会把创伤更加活化。
在一段时间内,
孩子的行为或者情绪上可能会有不正常的表现。
那些都是创伤反应,
我们要给孩子时间处理“伤口”。
在孩子难过的时候,哭闹的时候,
故意攻击小猫小狗甚至身边亲人的时候,
还有在他们做噩梦的时候,
请耐心点,不加评判地陪伴孩子,
并且告诉他:
宝贝,不舒服的感受/噩梦会缠绕你一段时间,
这可能是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
这是自然的,
但可怕的场景不会永远跟着你。
爸爸妈妈一直会陪着你度过这段日子。
需要提醒的是,
一些父母可能无法接受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伤害,
作为父母他们同样也需要外界的帮助和支持。
如果可以,去跟信赖的亲人与朋友倾诉。
等你情绪稳定下来,
才能真正给孩子支持和帮助。
必要时候,可求助心理咨询。
第三,伤害要怎样才能真正疗愈?
我们必须要接受:伤害的修复需要时间。
有的父母为了保护孩子,
也为了孩子早些从伤害中走出来,
会不去跟孩子提发生过的伤害。
这样并不一定真能保护孩子,
这种“绝口不提”反倒
会增加孩子的恐惧感甚至羞耻感,
让他们认定:
整个事情都是糟糕的,无可更改的,
我也是糟糕的,脆弱的,往事是无法被触碰的。
事实上,面对伤口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不是拼了命企图去克服它、打败它,
不是焦虑地要修补它,
不是掩耳盗铃地奢望着
不提它、弱化它、赶走它,
而是承认它,接受发生过的一切。
这个态度非常非常重要。
无论是虐童事件的直接受害者,
还是目击事件过程的孩子,
父母们都请记得告诉孩子们:
1.这不是老师在惩罚孩子,
而是在虐待和折磨孩子。
2.没有孩子该受到折磨,
施虐者会受到法律制裁的。
3.这不是你的错,你只是无辜的孩子。
4.受伤害不是一切,决定不了你未来的路。
5.你是讨人喜欢的孩子,
我爱你,会一直陪伴你。
第四,试着帮孩子重建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
你还可以试着为孩子做下面这些事:
多陪孩子做角色扮演的游戏
在游戏中设置好人坏人的角色。
由孩子爸爸扮演富有力量的角色,去守护孩子。
通过这种游戏可以告诉孩子:
无论发生什么,
爸爸妈妈都会支持你、帮助你,保护你。
接纳孩子的所有负面情绪
当孩子难过的时候,哭泣的时候,
向你求助的时候,记得站在他这一边,
先去听到、看见他的恐惧、委屈、
愤怒和所有的难过。
这会给孩子归属感,
并让他进一步确信,
无论发生什么,
总会有人在身后,守护着自己。
允许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这样可以支持和鼓励孩子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从而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
拥有自信的孩子会明白:
自己是有能力的,
是可以做点什么去改变外部世界的。
这样当他们遇到糟糕的事情,
会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
而不是任由事态恶化下去。
总之,你跟孩子的日常互动非常关键,
亲子关系是所有外在关系的底子。
不要在孩子受伤的时候、
哭泣的时候还恨铁不成钢说:
“你怎么不知道打回去!”
“你就是太软弱了!”
这是指责不是帮助。
有一些伤害的确是偶发的。
但更多的反复发生
在孩子身上的欺凌、虐待事件,
的的确确跟父母的不听、不看、不作为有密切关系。
尽管这样那样的新闻,
真切地发生在我们身边,
但我仍然想对不安的父母说,
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无论怎样,父母都不能乱了方寸,
这样,当伤害发生,
我们才能够成为孩子最后的庇护所。
图片来源:反虐童广告:《我想快点长大》
▍整合来源:新浪微博、小鱼网、凯叔讲故事(作者:九月,资深早教从业者)
▍图文编辑:Yes厦门(ID:yesxmwx) 编辑:Echo
▍转载授权请回复关键词【转载】,未授权一律举报!
▍商务合作电话:153-5925-3518
有一名形迹可疑的人,在某大厦内四处转悠,企图伺机作案。他在每个场合都出现过,你发现他了吗?
想知道答案?Yes君告诉你
- 联合国译员之路有多远,张光波老师讲座来袭!
- 相隔1千米,房价差了一倍!厦门刚需的机会来了!| 买房必看NO.45
- 加息"大风暴"来了! 2018年,在厦门该不该买房?
- 公示!泰安47位教师获市级荣誉!看看有你熟悉的老师吗?
- 火遍厦门 , 天天排队的起司马铃薯 , 海口也有了!!
- 佛系90后活的比谁都精彩
- 新增劲爆|知名老师春考系列复习在线课+高三一模押题课+一模|生物
- 产检发现宝宝有肿瘤,还生不生?听完医生的话厦门准妈决定赌一把
- 为何有些老师干着家长的活,而家长却操着老师的心?!(发人深省
- 倪海厦老师《伤寒论》讲解全套视频免费学习,不能错过的中医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