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玉说军史丨文物见证军史(英烈遗物篇第二十集)战斗英雄董

《廷玉说军史丨文物见证军史(英烈遗物篇第二十集)战斗英雄董》,傻大方资讯编辑整理。我们不生产头条,我们只是社会头条新闻的搬运工!傻大方资讯 http:///

正文开始:

文物见证军史傻大方资讯 http:///

英烈遗物篇傻大方资讯 http:///

文物,是历史的产物,又是历史的见证。珍贵的军事文物,从不同侧面见证了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的历史。走近珍贵的文物,穿越历史的的时空,去回顾和见证人民革命战争的烽火硝烟和人民军队建设的光辉篇章!

《廷玉说军史丨文物见证历史》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功勋武器篇”“功勋军旗篇”“英烈遗物篇”“战场缴获篇”四部分。

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带来第三部分:文物见证军史之英烈遗物篇。

在革命战争中,成千成万的革命将士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英勇牺牲;在敌人监狱中、刑场上,忠贞不屈,视死如归,英勇就义。英烈们留下了许多遗物,这些遗物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它们从不同侧面见证了革命战争的历史,折射出英烈们伟大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NO.20傻大方资讯 http:///

战斗英雄董存瑞使用过的铁钩傻大方资讯 http:///

这把普普通通的铁钩,是董存瑞少年时期参加民兵自卫队、破坏日军电话线时获得的战利品。

董存瑞使用过的铁钩

董存瑞,1929年秋出生在河北省怀来县城东北南山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年仅 14岁的董存瑞积极要求参加抗日斗争,被推选为南山堡抗日儿童团团长,后来又转为正式民兵。

1943年春天,一天晚上,南山堡民兵队长领着队伍朝小北川出发了。小北川是敌我交界地带,是向解放区护送干部,运输弹药、粮食、衣物的一条重要通道。敌人为了控制这个地方,先后在这里增设了五个据点。据点间都有电话联系。为了打通这条交通要道,我主力部队准备拔掉这五个据点。民兵分担的任务是在半个月内,彻底摧毁敌人的通信线路,割断敌人的耳目。

董存瑞所在的南山堡民兵队负责小北川上的二堡到头二营这一段。半夜时分,他们赶到指定地点开始行动。大家一齐动手,锯断了十来根电线杆,再砸瓷壶,割电线,卷线圈。不一会儿,民兵们就扛着一卷卷电话线,兴高采烈地回到村里。

董存瑞

可是,第二天,狡猾的敌人又把锯倒的电线杆重新埋起来,架上了新的电话线。民兵们听到这个消息,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董存瑞一直注意大家发言,很受启发,他脑子一转,也想出几个点子,说:“下回咱们割完线再埋上地雷,敌人再来架线,就让他先啃‘铁西瓜’!破电话线捎带消灭鬼子,多好!傻大方资讯 http:///”大家一致赞成。第二次真的这样做了后,不但掐断了敌人的通信联络,还炸掉几个查线的鬼子兵,吓得他们好几天都没敢再来。

过了几天,敌人运来电线杆,又架上了新的线路,还想出了保护电线杆的新花招:用土块把电线杆围起来,周围挖出一人多深的防护沟,使人不能接近电线杆,就是接近了也无法下锯。岂不知,这些给他们埋电线杆的民工,就是晚上割电线的民兵。他们一边干着活,一边想方设法对付鬼子。董存瑞提出:可以在“土柱”上留几个梯阶,晚上一下子就上到电线杆顶头,啥都给你拆下来。用不着费劲地拉锯,方便多了。傻大方资讯 http:///大家觉得这个办法好,于是,在每个土柱上都抠了台阶,然后用泥土巧妙地封上,不留一丝痕迹。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在敌人苦心架起来的新通信线路上,民兵队伍又摆开了长蛇阵。大家顺着台阶爬到电线杆顶端,割电线,拔瓷壶,又快又利索。转眼间,几里长的线路上,只剩下一根根光秃秃的土柱立在那里。就这样,小北川上的几个鬼子据点被我主力各个击破,相继拔掉,我们的交通线又恢复了。民兵们也将在行动中使用过的铁钩子带回家,妥善地保存了起来。

在如火如荼的战争年代里,董存瑞迅速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民兵。后又参加了八路军,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8年 5月 25日,解放军攻打敌人据点——隆化中学,董存瑞担任爆破队长。在部队发起冲击的紧要关头,董存瑞手托炸药包炸掉敌人的桥头堡,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冲锋开辟了道路。

董存瑞炸碉堡(油画)

同年6月8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纵队委员会作出决定,追认董存瑞为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的六连六班为“董存瑞班”。

董存瑞家乡的人民为永远纪念董存瑞,把他生前用过的铁钩子赠送给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陈列。

作者傻大方资讯 http:///

简介傻大方资讯 http:///

姜廷玉,吉林省公主岭市人,1951年7月18日出生,1969年1月入伍,大学本科毕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编辑研究处处长兼馆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研究员,专业技术4级、文职2级。获解放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

全军军史专家库首席军史专家之一,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理事,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朱德思想生平研究会常务理事,聂荣臻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特约军史专家。

长期从事军事史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华民族抗战精神永存》、《多视角下的长征》、《中国军校发展史》、《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解读红色见证》、《外军名校与名将》、《跨世纪的辉煌》、《军事证章史话》、《新中国十四次国庆大阅兵》、《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60年》、《解读抗美援朝战争》、《台湾五十年军事史》、《党史军史研究文集》、《解读抗日战争》、《红军不怕远征难》等20余部。其中多部获国家图书奖、解放军图书奖。曾主持完成《中国军校发展史》、《台湾五十年军事史》等全军军事科研课题。被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聘为《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国历代军事人物”、“中国古代战争史”、“古代兵器”三个学科副主编。

曾被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聘请为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专家组专家。全军军事图书、军事期刊评审专家组专家。

消息来源:CNR国防时空

本期编审:孙 利

责任编辑:李 鹏、欧亚美

投稿邮箱:guofangshikong@qq.com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廷玉说军史丨文物见证军史(英烈遗物篇第二十集)战斗英雄董》,傻大方资讯编辑整理。我们不生产头条,我们只是社会头条新闻的搬运工!傻大方资讯 http:///

正文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