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传统银行为何就是学不会“互联网思维”?

观察|传统银行为何就是学不会“互联网思维”?

银行的文化和基因,是与网点驱动模式自洽的,其互联网布局努力再多,也摆脱不了补充者的角色。

自从2013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火爆以来,银行的前面便被大家冠以“传统”二字以示区分。这对不少银行从业者而言,无疑是赤果果的歧视,在他们看来,自己才是互联网金融的鼻祖。

毕竟,银行业早在1990年代便开始信息化探索,早在2000年代便有了网上银行,更是在2010年代智能手机兴起之初便上线了手机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只不过是后来者罢了,凭什么冠以“新”字,而早已提前布局PC端和手机端的自己又怎么能被冠以“传统”二字呢?

“缺乏互联网基因”的传统银行



对于一般逻辑难以解释的现象,我们喜欢冠以基因说,即某某没那个基因。

举个例子,2008年前后,电子商务大火,百度和腾讯等巨头相继入局,最后都是无功而返,主流的评论便是称其缺乏电商基因。

再比如,2012年前后,互联网思维大火,很多实体企业也都先后试水互联网,最终成功者寥寥,主流的评论也就七个字,“缺乏互联网基因”。

所以,对于传统银行这么多年来的互联网转型为何总是成效一般,也可以甩一句“缺乏互联网基因”。

问题是,互联网基因真的有吗?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传统银行的业务模式,属于典型的网点驱动规模的发展逻辑。除了一些标准化的简单产品外,主流的银行产品都需要进行面签,需要借助线下的力量,使得物理网点成为业务拓展的第一线。

若银行的核心业务主要围绕网点展开,必然进一步衍生出网点管理和考核的需求,这便有了市分行,市分行之上又有省分行,之后才是总行,金字塔式的管理架构便产生了。

在金字塔架构下,总行作为全行的大脑,负责产品设计、指标考核和进度督导,分行则主要承担起上传下达的角色,负责指标分解甚至加码以及日常督导考核,支行网点作为战斗的一线则要背任务、背指标。

举个简单的例子,网点新客户开户耗时太长是很多用户反映过的问题,但除了经常挨骂的柜员之外,银行里其他人有谁真的关心过吗?

也是基于此,所谓的向互联网金融学习,要转变思维、重视用户体验、注重产品创新、甚至要学习互联网金融的新媒体营销意识,真的是大会上说一说就能get的技能吗?

不妨先看看所谓的“互联网基因”是什么吧。

互金机构的互联网基因是怎么来的?



与传统银行网点驱动规模的发展模式不同,互联网金融依靠的线上渠道天然没有物理界限,理论上大家触及的用户范围一样广,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靠什么竞争呢?流量!

怎么吸引用户,一是要靠营销,让用户知道你的存在;二是营销来的用户要有本事留得住,这要靠产品体验。

站在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对营销和用户体验的重视几乎是深入骨髓的,因为不重视这两点的机构已经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了,留下来的都是营销高手,也都是用户体验的拥趸,成了基因里的东西。

同时,互联网渠道天然具有扁平化的特点,总部便是战斗一线,与用户间没有隔阂,只要真的重视用户体验,便能真的改善用户体验(言下之意,传统银行总行即便真的重视用户体验,层层传导至网点支行后,怎能确保执行层面不变形?怎能确保所谓的改善真的切中了用户痛点?)。

BAT之所以成为BAT,因为在其起步阶段的竞品厮杀中,足够重视营销和用户体验,所以才成长为巨头。所以说,其基因里便有这样的东西。

是什么呢?那便是数据。

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天然可以记录和积累用户数据,数据积累多了,便构成了大数据,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反过来可以进行精准的用户画像,指导营销和风控,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慢慢地,互联网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便开始由流量为主向数据和科技这个层面倾斜。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最先注意到这一趋势的企业开始下注数据和金融科技,有意地去积累数据、去优化完善大数据模型,开放和链接的发展战略便呼之欲出了。

接着往下看,既然开始重视数据和科技,自然也就重视IT和数据人员,在人员构成上便能看出来,真正重视金融科技的公司,IT人员占比不会低。

而对科技的重视也会结出硕果。在数据和科技上的投入,反过来改造其营销、风控、获客等全流程,于是乎,科技驱动代替流量驱动和营销驱动,成为新的驱动力。

互联网思维,为何银行学不会?



传统银行的文化和基因,本质上是与网点驱动模式自洽的,其互联网布局再如何努力,也摆脱不了补充者的角色和定位。

举个简单的例子,传统银行为何做不好新媒体营销呢?因为网点才是银行业务营销的一线,而网点的营销却是客户经理人肉营销模式,在重要性上,新媒体营销便矮了一大截。君不见,互联网金融机构普遍设立专门的市场部负责营销,而传统银行只是在总行办公室设置1-3个人的团队负责品牌事务,如此,怎么能做得好呢?

所以,互联网金融的精髓会一直是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真的不是那么容易便能被人学了去。而对于传统银行而言,也不必纠结于如何学习互联网思维,而是要结合自己的业务特点,探索与自身模式自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

免责声明

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您认为本公众号的内容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权,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处理。

点击下列 关键词 即可查看往期内容

ESB丨ESC丨IT架构丨IT治理

核心系统丨分布式丨民营银行丨大数据

互联网金融创新丨互联网金融平台

金融IT圈 微信ID:JinrongIT

观察|传统银行为何就是学不会“互联网思维”?
 观察|传统银行为何就是学不会“互联网思维”?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