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忙到晚却发现没做多少事?新媒体人怎么提高工作效率?| 我爱
提问者:匿名新媒体人
问题:做新媒体这行,很容易被各种信息分散注意力,有时候工作了一天却发现没做多少事,想问问新媒体同行,大家都是怎么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的?
答主:乌云装扮者、入江之鲸、GQ实验室、三明治、方可成、吴怼怼、遇见小mi、榜哥(排名不分先后)。
乌云装扮者
乌云装扮者 创始人
我有做长期选题规划和每天完成事项的习惯。“规划”的意思就是我会写下来,我还有哪件事必须做,那些信息必须了解。
长期选题规划,是在一定时间区间里设定了内容的节奏,一个题目要做大还是做小,每个阶段应该投入多少精力,等等。媒体的节奏感很重要,我之前工作时有一个通用方法论是“节奏比内容更重要”。
短期规划则把范围缩小到每天的工作,我每天的工作中通常只有一条主线,写下来,然后列四五个可以多线程处理的事。
只要把时间用在主线上、相信主线的重要位置,没有完成的事项给你带来的负罪感就会变少一些,因为确定主线会让你明确“为什么它是主线”这个问题,很多人不是没有能力去完成任务,而是不知道为什么去完成它。
我也说不好这些手帐到底发挥了多少作用,但是起码它为我营造了一种好像一切都有记录,所有尽在掌握的幻想。
3. 印象笔记我也会用。想到好选题或者看到金句,我都会尽量第一时间记录下来。
这个例子说明,人仅凭自己的意志力是无法抵御那些让我们分心的诱惑的,必须依靠工具,即便是硅谷的那些天才也是一样。
你可以把手机上的App推送通知关掉,只留下工作必需的那些;可以给浏览器装上一些限制性的插件;可以每天设置一定的断网时间,如果完成了就给自己奖励。
另外,不同事情需要的脑力投入是不一样的,我们大致可以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分类为“无脑任务”和“有脑任务”,可以给不同的任务安排不同的时间和场景。
比如饭后犯困的时候,就弄弄排版;有大块不受打扰的时间的时候,就应该做一些需要更多脑力的事情。
3. 锻炼,如果你单身又不急于脱单的话,那可以做的事情特别多,比如找个健身仓燃起来。
4. 一边写稿一边听歌,这是我个人习惯仅供参考。毕竟都是要被朋友圈分散精力的,不如让音乐来拯救你。
关于提高写作效率,我的心得是:
1. 要随时随地记录灵感,有了想法马上写出来,可以用手机备忘录先记录下来,等有时间了,再在电脑精修。
2. 保持写作的感觉,每天都要写一些东西。有时候写的不满意也不要停下来,强迫自己写完,之后再修改。当出现干扰,想放弃时,一定要告诫自己用意志力也要坚持,养成习惯就好了。
究其原因,很多人是用搬砖的落后思维模式处理当下的脑力工作。结合亲身实践,有几个小建议:
1. 早上到办公室第一件事情是列出当天的to do list,当你看到一长串的等待处理的工作之后,心里那根弦儿就会绷紧一点,有助于集中精力。而集中精力是提高效率的第一法则。
2.时效原则:给每件事情设置一个deadline,对于愈演愈烈的拖延癌泛滥,“死线”才是第一生产力。
3. 做手机的主人,而不是手机的奴隶。新媒体人有多少活成了手机的奴隶?大把时间不是在群里闲聊,就是在朋友圈逗乐。如果你能尝试放下手机半小时,专心处理一件事情,然后再来处理手机上的信息,你会发现工作效率有质的提升。
在新媒体行业,重复、低效的工作,哪怕付出再多时间和心血,也无法获得足够的认同。毕竟职场不是慈善机构,比起表面呈现的“拼命程度”,老板最终看重的还是你的“作业质量”。
所以有时候,“高质量”的偷懒,远胜于低质量的“勤奋”。你们都有哪些聪明的“偷懒”神技?榜哥也想学习一下,涨涨姿势。
新榜联合金数据、简书等一众小伙伴联合发起“Hey,我偷懒,我有理,寻找聪明工作的你”征文活动。奖品不仅有好用到爆的各种工具利器,更有丰厚现金,等你来拿,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以上内容使用新榜编辑器发布。新榜编辑器,多平台一键分发、海量在线图片搜索、大数据帮你了解“什么值得写”、丰富的样式中心,可能是全中国最好用的编辑器。
长假掉粉
一条徐沪生
内容升级
暴走漫画
选题太难找
脱单无望
公号矩阵
千万+时代
臭美报告
预防洗稿
知识大数据
五千万阅读
咪蒙危机
公号红利期
高端社群
- 当父亲发现曾经的掌上明珠,变成别人家的忙碌主妇时……
- 胸部CT发现了肺结节,随访中,什么时候停止随访?
- 外星生物在哪里?NASA宣布发现另一个“太阳系”
- 肺癌都有哪些症状?如何早点发现?
- 【前沿100秒】谷歌AI助力NASA发现第二个"太阳系"
- 女大学生牙疼不止,检查发现颅内有肿瘤,这是怎么回事?
- 清华博士:喝完20斤珍珠奶茶后,我终于发现了不剩珍珠的喝法
- 市委首次提级巡察 发现问题线索88条
- 第二个“太阳系”?NASA公布重大新发现...|科技
- 帮大姐:男子网上看片儿,发现女主角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