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2018年将对普惠金融定向降准 引导发展普惠金融

央行2018年将对普惠金融定向降准 引导发展普惠金融

9月30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央行首次以“普惠金融”的名义实施定向降准,决定自2018年起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以便更好地引导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据央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政策是对原有定向降准政策的拓展和优化。

降准政策拓展和优化的内容

与原来的定向降准政策相比,央行称,此次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是根据国务院部署对原有定向降准政策的拓展和优化,以更好地引导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

一方面,原有定向降准的领域主要是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此次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不仅覆盖了上述贷款,还将政策延伸到脱贫攻坚和“双创”等其他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政策外延更加完整和丰富。另一方面,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还对原有政策标准进行了优化,聚焦真小微、真普惠,指向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以及农户生产经营、创业担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助学等贷款,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显著提高。

保留原有两档考核标准的政策框架

第一档是前一年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5%的,存款准备金率可在基准档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这一标准基本适应绝大多数商业银行普惠金融领域贷款的实际投放情况,有助于鼓励其将信贷资源持续向普惠金融领域倾斜。

第二档是前一年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0%的,存款准备金率可按累进原则在第一档基础上再下调1个百分点,优惠幅度更大。当然,这一档标准相对较高,只有在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投放较为突出的商业银行才能达到,但这有利于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也属定向降准政策题中应有之义。

据了解,按现有数据测算,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可覆盖全部大中型商业银行、约90%的城商行和约95%的非县域农商行。由于2018年初对普惠金融领域贷款首次考核时将使用2017年年度数据,一些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在今年后3个月中更多地将新增或盘活的信贷资源配置到普惠金融领域从而满足考核标准,一些商业银行还可能从第一档进阶到第二档,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将得以体现。

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不变

央行表示,此次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并不改变稳健货币政策的总体取向。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建立了增加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投放的正向激励机制,有助于促进金融资源向普惠金融倾斜,优化信贷结构,这属于一种结构性的政策。同时,定向降准政策释放的流动性也是符合总量调控要求的,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基本稳定。

央行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为经济稳定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助力人们走上致富路

作为金融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普惠金融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其重点服务对象是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

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主席将“回归本源”列为金融工作的首要原则,要求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再次强调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意义,首次提出“建设普惠金融体系”,为我国普惠金融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普惠金融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环节。

总而言之,普惠金融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实现“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所需要。普惠金融的目的是凿穿传统金融等级森严的“天花板”,让广大弱势群体有机会成为社会金字塔的中上层。

本文综合自中国经济网、凤凰财经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央行2018年将对普惠金融定向降准 引导发展普惠金融
央行2018年将对普惠金融定向降准 引导发展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