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 | 关建中和他的“双面”大公:从评级业黄埔军校到被监管严(13)

但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肯定不是扛扛就能过去的。”他以上海远东的案例为例,早在2016年,更老牌的评级机构上海远东资信评估公司因 “06福禧CP01”A1级的短期信用级别暂时失效,被央行暂停其评级业务,从此一蹶不振,逐步退出评级市场竞争。

“国开行是远东资信的股东,都没有救过来。”该人士感慨,在他看来,作为市场经济的把门人和准公共服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的公信力是其命根子,一旦公信力受损,信用很难重建。“其他几家评级机构这一年完全可以借势把你的市场份额吃了。”

一位排名靠前的评级公司市场人员告诉《棱镜》,最近接到很多大公资信的客户咨询,希望更换评级公司。在他看来,最终受益的会是一些小评级公司,因为大公资信的部分客户资质欠佳,大的评级公司根本给不到评级。

事实上,大公资信近两个季度的市场占有率已显疲态。根据交易商协会公开的数据,2017年全年,各评级机构共承揽债券产品6029只,其中大公资信承揽债项占比为20.38%,仅次于中诚信国际的29.77%,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