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往事:结束一场贸易战有多难?( 五 )

就在赫尔前往伦敦时,罗斯福总统的内院就已经失火,降低关税的提案受到农业州议员的普遍抵制。农业州强烈抵制引入海外的竞争,这导致尽管民主党在议会中占有多数席位,降低关税的提案仍然无法通过,最终撤回这一提案。赫尔的伦敦之行也以失败告终。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及其背后的关税保护表面上看起来是大萧条的罪魁祸首之一。在大萧条的痛苦之下,美国国内对关税保护的不满逐渐累积。与此同时,美国放弃了长期以来的金本位,美元贬值40%,大大降低了美国农业部门的出口成本,提高了美国农产品在世界上的竞争力。所以农业利益集团对于贸易关税的态度也开始松动。

在严峻的选举形势和农业利益集团态度松动的背景下,容易屈服于关税保护利益集团的国会,决定将贸易政策的立法提案权和管理权移交白宫。赫尔终于得以绕开那些反对降低关税的议员,经过一系列积极的谈判磋商,旨在结束贸易战的《互惠贸易协定法案》在1934年终于得以通过。根据《互惠贸易协定法案》,美国可以在双边基础上与其他国家就关税问题进行协商,同时从法律层面上只需要国会多数而非三分之二同意即可获得通过。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国会参议院最近以88∶11的压倒性优势通过了一项非约束性提案,寻求限制特朗普加征关税的总统权力。国会和白宫在贸易保护立场上的互换颇为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