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将“副职”叫成“正职”是语言贿赂!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中纪委:将“副职”叫成“正职”是语言贿赂!》。来源是。
中纪委:将“副职”叫成“正职”是语言贿赂!。副职|语言|高帽---
《中国纪检监察报》刊文指出,给称呼“戴高帽”中最常见的是将“副职”叫成“正职”。有的同志为了“讨好”上级,故意在称呼中省略“副”字,以此来表示自己对上级的尊重。但这其中也不免有“奉承”心理,从某种程度讲,也是一种“语言贿赂”。
党内称呼非小事。《关于 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明确规定,在 党内所有 党员尽管工作分工有所不同,都是平等的同志和战友, 党内要互称同志,不称官衔。有那么一段时间,在 党内活动中很难听到互称同志的声音。即使是在 党委会上,甚至在 党小组会上, 党员之间也都互称官衔,不称同志。原文如下:
副职|语言|高帽---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笔者到乡下调研时,有群众悄悄问我:“你们到底有多少处长、主任呀?怎么一介绍起来不是处长就是主任?”我只好如实说:“有的是副处长、副主任,有的只是机关里的一般干部。”
当前, 党内称呼庸俗化的现象有了明显改善,但一些职务称呼喜欢“戴高帽”的现象却仍然屡见不鲜。一些普通干部到了基层也被介绍成某某主任、某某科长,给群众造成了“上面来的都是官儿”的印象,增加了 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感。如果介绍时换成“这是我们县里某单位的某某同志”,与群众的距离岂不更近?工作岂不更好开展?
给称呼“戴高帽”中最常见的是将“副职”叫成“正职”。有的同志为了“讨好”上级,故意在称呼中省略“副”字,以此来表示自己对上级的尊重。但这其中也不免有“奉承”心理,从某种程度讲,也是一种“语言贿赂”。
有一些领导干部,对下级的“戴高帽”称呼开始还有些受宠若惊,时间久了反而心安理得地欣然接受,很享受这种被人“戴高帽”的优越感。不少 党员干部在一声一声“拔高”的称呼中变得飘飘然,滋生了官僚主义的作风。
在笔者看来,称呼“戴高帽”现象不但会助长吹捧之风,消解 党内关系的严肃性,同时也会对 党群关系和 党的整体形象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 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喊一声同志近一分,称一声职务隔一层。”一声同志,往往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温暖广大群众的心,也能提醒 党员干部不要忘记自身的本色和宗旨。
党内称呼非小事。《关于 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明确规定,在 党内所有 党员尽管工作分工有所不同,都是平等的同志和战友, 党内要互称同志,不称官衔。有那么一段时间,在 党内活动中很难听到互称同志的声音。即使是在 党委会上,甚至在 党小组会上, 党员之间也都互称官衔,不称同志。
党内互称同志就是 党内政治生态良好的重要指征,是 党的重要政治规矩,是严肃 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体现。 党员干部要克服封建特权思想和等级观念,增强平等观念,营造 党内 民主的良好风气,保持清醒头脑,放下领导架子,务实清廉为民,脚踏实地干事。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率先垂范,带头抵制不正常的 党内称呼,大力倡导以同志相称,让 党内称呼纯洁起来,使“同志”成为 党内人际交往的主流。
- 中纪委首次通报环保追责典型问题 涉及六省市措辞严厉
- 中纪委清理门户!今日重庆一纪检组组长落马 30年的纪检工作谈“
- 成都重庆为什么叫成渝城市圈而不是蓉渝城市群?
- 中纪委:“狐狸”外逃,海外群众也不会放过他们
- 中纪委清理涉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党内法规和相关文件
- 中纪委10位贪官涉案金额排行榜!第一位涉案200多亿元!
- 中纪委5月发布60余名官员违纪信息,涉2名省部级干部
- 黑名单曝光!中纪委发布近70名官员违纪信息 多名高校领导上榜
- 近期5省份省政府副职调整 3人为跨省任职
- 中纪委5月发布60余名官员违纪信息 涉2名省部级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