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学校,每位老师都有一份个性化定制成长计划

这所学校,每位老师都有一份个性化定制成长计划



教龄刚满6年的“青椒”就获得国家级的教学实践比赛一等奖;捧得“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荣誉……

这还不是个例,在学校的75名教师中,有上海市特级校长1人,上海市“两名”后备人选3名,区学科中心组成员11名,区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10名,12名教育硕士,还曾经评出了12名中学高级教师……

在杨浦区,有这样一所藏龙卧虎的学校——平凉路第三小学。走进校园,让小编印象颇为深刻的一个细节是,看似低调普通的一间间教研组办公室外,悬挂着的一块块荣誉牌匾——“全国巾帼文明岗”“上海市劳模集体”“上海市教育先锋号”……

为什么这所地处杨浦区东南角的学校能够有这样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有如此优异表现?平凉路三小校长郑小燕向小编道出了学校师资建设的几大“法宝”。

这所学校,每位老师都有一份个性化定制成长计划

平凉路第三小学



这所学校,每位老师都有一份个性化定制成长计划

校园春色 四年级刘梓琪摄



这所学校,每位老师都有一份个性化定制成长计划

平凉路三小校长郑小燕



这所学校,每位老师都有一份个性化定制成长计划
法宝一:个性化定制成长计划这所学校,每位老师都有一份个性化定制成长计划

学生有个性化定制课表,老师也能有个性化定制成长计划。在平凉路第三小学,学校为每位老师定制量身定制的发展方向。

据郑小燕介绍,学校制定了“让每一位教师精彩起来”教师发展分层行动计划,在这份行动计划内,针对职初教师、成熟教师、后备教学能手、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等不同层级的教师都设置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在平凉路第三小学,学校、部门、教研组团队会分级制定“三年规划”,学校教师们也会从改变教学行为,践行创智课堂入手,制定个人三年规划。规划形成后,学校分管部门会定期指导,给予教师专业发展以资源支持,并每年检查目标达成度。

不过,真正的功夫更在白纸黑字背后的个性化空间。“学校行政部门会和每个老师交流,确定各自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在郑小燕看来,

“要走进每一个老师心里,才能帮助到每一个老师的成长。”

这样的理念之下,在平凉路三小,每位老师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成长记。郑小燕讲了这样几个故事:



去年,踏上讲台6年的“青椒”体育教师小朱斩获了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比赛一等奖,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一等奖 。

在小朱老师刚入职时,学校就敏锐地发现了这是一个好苗子,当时,学校就为刚踏上讲台的她定了个目标:成为一名区级骨干教师。学校为这位初出茅庐的新人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锻炼机会:不仅有学校整个体育教研团队的集体带教,还特意请来了区教研员手把手带教。学校还为她争取了各类培训、活动、比赛等锻炼机会,推动这位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音乐教师小徐是一位很有灵气的青年教师。在听试教课时,郑小燕就对她的艺术功底和亲和力印象深刻。不过,初上讲台的徐老师缺乏经验,刚开始也对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似乎不是太上心。

针对她的情况,学校为她聘请了校内导师和区教研员,从不同层面进行带教。慢慢地,徐老师的热情被点燃了。有一天,她向学校提出,想定期去听一位特级教师的课学习,外出听课要涉及到换课等一系列繁琐的事务,但为了小徐老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全力支持,特意帮助她协调,让她安心外出学习。

在吸收了不同层面的养料后,如今,踏上讲台6年小徐在音乐团队指导下设计的课例获得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荣誉,她还担任了学校的大队辅导员,发挥自己亲和力的优势。

对于在学科教学上表现四平八稳的教师,如何激发他们的动力?数学教师小王的成长轨迹便是一个典型。学校发现,王老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很强。于是,学校为她量身设计了一条发展路径:将信息技术特长和数学教学相结合。

在学校云课堂建设项目中,王老师挑起大梁成了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一起探索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一头扎进云课堂后,郑小燕发现,王老师的教学状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她的数学教学插上信息技术特长的翅膀后,变得得心应手。

如今,王老师已成为区级骨干教师。2014年、2015年,她还作为上海中英数学教师交流活动的教师前往英国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小学数学教学交流活动。

像这样的成长故事,几乎每位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专属版本。

这所学校,每位老师都有一份个性化定制成长计划
法宝二:和团队一起成长这所学校,每位老师都有一份个性化定制成长计划

除了学科教研组,平凉路三小的教师还会加入到各类教师团队中,从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师德成长到个人兴趣爱好,总有一款适合每位教师。

在郑小燕看来,教师团队的建设着眼于教师教学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教师既体验到专业成长的获得感,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学校将这些团队归纳为“三趣”团队:

学术style

研趣团队:促进教师教研能力发展

据介绍,平凉路三小学目前有八大课题项目小组,比如:上海市课程领导力项目,数字教材运用的实践研究、以生为本的综合质量评价等。

这学期,学校的中青年教师就自主选择加入了至少一个项目课题研究组参与相关研究活动。

郑小燕表示,学校通过研趣团队的建设,形成内环为课题研究组,外环为教师研趣团队的新型课题研究组织,在投入教学研究,为学生发展,为教师的科研能力发展营造一个新环境,有效促进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发展。

文艺style

怡趣团队:提升教师人文综合素养

教师有工作也要有生活。在平凉路三小,就有一系列富有生活情趣的团队——纸艺工坊、MXS跑团、烘培小屋,蔷薇读书社等,学校希望通过怡趣团队的建设,满足教师精神领域的多元化需求,为相同志趣的教师搭建有效沟通、分享、学习的平台,

让教师通过团队活动放松身心,补充心灵能量。MXS跑团成员们在课堂辛勤耕耘,在各类马拉松比赛中飒爽英姿。正如跑团的口号“爱学生,爱跑步,爱生活”,教师们用热爱生活的美好姿态演绎着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之道。



这所学校,每位老师都有一份个性化定制成长计划

这所学校,每位老师都有一份个性化定制成长计划

这所学校,每位老师都有一份个性化定制成长计划

平凉路三小MXS跑团

志愿style

志趣团队:提供师生优质服务

通过建设志趣团队,学校引导有一定专长的老师更好地为学校师生提供志愿者服务。每逢雨雪天,平三小学的校门口就开出一把把红色的伞花,“小红伞”团队手举着红色雨伞穿梭于校门内外,为没有带雨具的学生撑上一把小红伞,为孩子撑起一片安全而温暖的天空;“科技伞”团队创建小小数字气象站,还把自己家属拉来为孩子们建立有机菜园;“女神闪客”担负起了为学校制作PPT的任务;安心看护团队,创新实验室责任团队等一项项深受家长,学生欢迎的志愿服务清单出台,为学生、家长排忧解难。



这所学校,每位老师都有一份个性化定制成长计划

红伞绽放,保驾护航,注入“师爱”正能量





这所学校,每位老师都有一份个性化定制成长计划

“科技伞”志愿队指导学生科技实验

从本学期开始,学校还启动了青年优+团队建设。据介绍,这是原有的师徒带教模式的“升级版”:职初教师们以学科为线,组成团队,每个团队分别设有党员带路人、专业联系人、专家引领人等三位导师,全方位带领青年教师得到不同维度的成长。



这所学校,每位老师都有一份个性化定制成长计划
法宝三:项目引领“青椒”成长这所学校,每位老师都有一份个性化定制成长计划

平凉路三小承担了《国家基础性课程校本化实施》等十多个课题项目,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课题项目的实施促进教师们的专业发展呢?

学校创设了“项目组长领衔制”的校本研修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项目组长都是青年教师担纲。

 

学校的科技教研组就在学校的王牌项目——“构建百个儿童家庭科技实验角”计划中迅速成长。这个计划倡导在家中开辟“家庭实验角”,让孩子们自己在家里动手做一些科技实验和游戏。为了计划的顺利推进,科技组的教师们仔仔细细梳理了小学阶段整整十册的教材,整理出适合学生在“家庭实验角”中进行的近50项实验,形成了一本实用的小学生家庭实验指南。

 

此外,为了协助学生搭建家庭科技实验角,教师们还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孩子开展家庭科技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创新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在科技组的努力下,“好望角”、“‘琦’思妙想”、“我的神奇实验室”……一个个闪耀着童真色彩的家庭科技角诞生了。从家庭科技角中,还走出了多位中国少科院小院士、上海少科院小院士。科技组也荣获“上海市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



这所学校,每位老师都有一份个性化定制成长计划

体育兴趣化项目活动



这所学校,每位老师都有一份个性化定制成长计划

在校园微农场里和孩子们一起体验种植的乐趣



这所学校,每位老师都有一份个性化定制成长计划

教师参与中英数学教师互访交流

在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带动下,平凉路三小已在家长中拥有了很好的口碑,实践着办一所“师生共同喜爱的,生动发展的学校”的共同愿景。

2014年,学校成为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近年来,学校绿色指标及质量调研均表现出色,高位稳定。近两年中,学生在区级以上各类比赛中有一百多人次获奖,教师在区级以上各类比赛中更是佳绩连连。

 

在郑小燕看来,学校对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始终在路上。“今天的教育形势下,培训者自身需要不断自我更新,自我成长的勇气,丰厚自身面向未来的教学素养,提升创新愿望与能力,刻不容缓。”郑小燕表示,随着平凉路第三小学教育集团的成立,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考虑如何充分利用集团校际间的优秀师资实现互培,互惠,发挥集团培育人才的蓄水池作用。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所学校,每位老师都有一份个性化定制成长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