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做房地产投资的小姐姐聊了个天
傻大方小编提示您本文标题是:跟做房地产投资的小姐姐聊了个天。来源是。
跟做房地产投资的小姐姐聊了个天。姐姐|泡沫|杠杆|房地产|投资者|房地产投资---
姐姐|泡沫|杠杆|房地产|投资者|房地产投资---

最近跟一个专业房地产投资的小姐姐吃饭聊天,要点总结分享下。
市场判断
从数据看,最近北上深的房价基本已经筑底反弹,北京涨了接近5-10%,上海更好,深圳弱一些。与我的个人体验相符:去年上半年我在北京买了一套房,下半年跌了10%+。但最近已经有中介电话我,价格不仅反弹,而且比去年我买的时候还多了5%。再一次印证我们共同的观点:不影响本质供需的政策(去年的限购显然属于这种)对于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短期很有效,长期不明显。btw,政策在大城市还有一个重要掣肘:政策制定者和房地产既得利益者重合度不低,公私利益有冲突。这也是房地产税喊了好多次「狼来了」的原因之一。其他原因,在「房地产专题」投资课程中我们再详解。
泡沫与否
房地产价格有没有泡沫绝对是一个两极分化的热门话题。我们的基本观点有两个:其一,跟房价一样,泡沫与否不能一概而论,区域差异大。相对来说,大城市房价虽然贵,反而没什么泡沫;小城市,尤其是有些人口净流出的3-5线城市,泡沫确实不小。抛开城市发展和供需关系的复杂定性讨论,在定量方面,「租售比」仍然是泡沫的最佳指标,只是不像有些人想得那么简单(比如高于多少就是泡沫)。具体怎么用,之后课程里也会介绍。
因为我俩都在北京,所以多讨论了一下北京的情况:目前看没什么泡沫,尤其以5-10年作为周期的话。同时,北京的政策掣肘可能最严重。因此,给北京朋友的建议很粗暴:尽快购买,越大越好,贷款用足。
竞争优势
我认识她的时候,小姐姐还不是专业投资房地产的,最近专职投入,让我略吃惊。她也特意分享了一下原因和思路。
其一,地产是一个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市场,成熟度和有效性都不高,尤其跟股票这种二级市场相比。这就意味着,赚钱的机会比较多,勤奋和钻研的回报率比较高。比如,如何找笋盘(明显被低估的盘),如何贷款,如何应对政策(此处省略1000字),这些都有不少的学问,也就有了不小的套利空间。政策方面,也跟大家同步下信息:目前北上深的政策处于高压阶段,确实很难操作和突破。尤其深圳,各种数据已经互联互通,跟之前判断交通违规的技术一样领先全国。这也再次印证了我的一个观点: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高度发达,降低了政府执行政策的成本,提高了政府的控制力。
其二,因为政策影响,房地产周期性太强,持续性不强。而且,市场过于分散,流动性也不强。导致的结果是,这个市场虽然收益率高,但并没有特别大的专业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除了地方政府的相关机构不算)。这就给了类似她这样勤奋的个人专业投资者更大的竞争优势:投资对手是不懂的外行投资者和购买自住房的普通人——赚钱不要太简单。
当然,个人投资者之间的竞争也未必不激烈,说个例子大家感受下:她曾经为了抢一个笋盘,听到消息第一时间从北京坐飞机赶到另一个城市。结果还是比别人晚一步没买到,少赚了几十万。
杠杆操作
房地产显然是一个必须使用杠杆的投资行业,因为银行房贷的杠杆实在太便宜太低了。关于这点,课程中我们会更大家做更详细的解释。跟她也印证了这一点:对于专业投资者,他们除了常规的公积金和商贷还会使用其他方式。但基本上还是以安全为首,比如,银行的钱优先,杠杆最高70%(相当于首付30%),利率控制在8%以内。
长期风险
关于房地产投资的长期风险,我们存在分歧:我认为房地产可以投资,但必须以资产配置来操作,也就是拿出一定比例来投资房地产。但类似她这样的专业玩家,一般都是all-in地产(虽然是阶段性的),加上杠杆,其实都超过个人全部资产了。讨论之后发现,分歧不在于判断原则,而主要在于对中国经济的长期预测上。我谨慎看好未来的中国经济,但不认为中国未来30年可能复制之前30年的高速增长(7%甚至10%以上),但他们的判断更乐观和激进一些。
总结下,房地产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个不错的投资方式,但理解投资逻辑和了解市场都很重要。闭着眼睛买房都能发财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投资者必须武装自己的头脑,同时身体力行
- 中国在建的一条城际高铁,两地距离不足100公里,投资335亿元
- 中国股市最大的谎言,保护中小投资者,散户:倾家荡产!
- 我国将启动特大桥梁工程,跨越581米地震带,总投资高达30.1亿
- 未来房地产长效机制将呈现这样4个局面, 购房者的福音
- 理财投资如何甄别风险
- 一位成功交易员的投资感悟:读懂这篇文章,就等于读懂中国股市
- 科华生物5.5亿收购两亏损公司 投资者质疑乱花钱
- 任志强又“开炮了”:依然看好楼市,房地产市场根本不用担心!
- 蚌埠房地产市场现状
- 2018年商业地产还可以投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