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冠军刘媛媛痛诉知识付费平台千聊“两大罪状”

点击上方“

腾讯科技

”,选择“置顶公众号”

关键时刻,第一时间送达

演讲冠军刘媛媛痛诉知识付费平台千聊“两大罪状”

演讲冠军刘媛媛痛诉知识付费平台千聊“两大罪状”

来源 / 

腾讯创业( ID:qqchuangye)

文 /  燕妮

欢迎下载腾讯新闻客户端,关注科技页卡,查看更多科技热点新闻

刘媛媛怒怼千聊事件,归根结底,是蛋糕的分配未能满足双方需求,只有事先设计好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利益分享机制,才能高高兴兴从用户兜里掏银子。

知识付费平台“千聊”,出事了。

《超级演说家》第二季冠军、北大才女刘媛媛,3月12日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千聊:知识付费平台的底线在哪儿?》一文,“手撕”千聊。

千聊,是基于微信生态的知识付费平台,个人可以在该平台开设付费直播课程。刘媛媛则是在千聊平台开课的一名嘉宾老师,目前已经开设了《普通人快速崛起的31堂课》及《16堂语言表达课》两个系列课程。

在刘媛媛发布文章中,她“泣血痛诉”千聊“两大罪状”:

其一,千聊未按合同约定时间主动与嘉宾结算分成,甚至以“不结算”要挟嘉宾签订另一份补充协议,并单方面更改结算税制

其二,千聊绕过刘媛媛,私自将刘媛媛的个人课程售卖第三方直播平台,并与第三方平台瓜分利益。

总之,在刘媛媛的文章中,千聊被形容得相当于列强,不但“逼迫”刘媛媛签订“不平等条约”,还伙同其它“帝国主义”共同瓜分刘媛媛的资产。

刘媛媛对千聊的指责也继承她一贯犀利的演讲风格,她在文中毫不客气地说道:

“曾天真的以为,千聊是个很好平台,可以成为传播知识和经验的一条大河,但事实证明,它不是,也不配。”

演讲冠军刘媛媛痛诉知识付费平台千聊“两大罪状”

千聊的回应:

从“你说的都不是真的”到

“我们太以自我为中心”

很快,刘媛媛的声讨得到了千聊的回应。

千聊于3月13日先后两次公开回应刘媛媛的指责,先是“晓之以理”的声明,再是“动之以情”的自我检讨:

13日上午,千聊发出《严正声明》,称“某嘉宾”的文章所披露事宜皆为虚假信息。

演讲冠军刘媛媛痛诉知识付费平台千聊“两大罪状”

13日晚间,千聊CEO朱峻修在朋友圈的声明却显得更加客气:

演讲冠军刘媛媛痛诉知识付费平台千聊“两大罪状”

从两次风格截然不同的回应中,看出千聊将这次“撕X”事件的最终诱因归结于平台规则制定的疏忽。

刘媛媛所痛斥的千聊不合理机制是什么?千聊与第三方直播平台、嘉宾老师三者间的分销机制存在哪些问题?

我们与千聊平台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对以上问题一一解答。

演讲冠军刘媛媛痛诉知识付费平台千聊“两大罪状”

签订“不平等条约”

刘媛媛在文中指责千聊:不承认已经签订好的合同,以不结算要挟原创者接受对自己更不利的修订合同。

我们先复盘刘媛媛先后两次开课时间及课程销售情况:

2017年9月,刘媛媛第一次在千聊开设个人课程《普通人快速崛起的31堂课》,学习人次17万次(截止3月14日7:00)

2018年1月,刘媛媛第二次开设系列课程《16堂语言表达课》,学习人次141万人次(截止3月14日7:00)

从刘媛媛的截图中看出,2017年10月,即首次系列课程开课1个月后,刘媛媛便已经与千聊就结算问题“杠上了”:

导火索在于,千聊没有按照合同规定的结算周期(每年4月和10月)主动与刘媛媛结算,且“冻结了老师后台提款的权限”。

演讲冠军刘媛媛痛诉知识付费平台千聊“两大罪状”

(图片来源:刘媛媛文章《千聊:知识付费平台的底线在哪儿?》)

在千聊的要求之下,刘媛媛不得不签订平台给出的补充协议,才拿到个人分成。而让刘媛媛颇为不满的是,这份补充协议更改结算的税制:“由各自承担税负变成了分成税后收入”。

前后条款对比:

演讲冠军刘媛媛痛诉知识付费平台千聊“两大罪状”

(补充协议签订前)

演讲冠军刘媛媛痛诉知识付费平台千聊“两大罪状”

(补充协议签订后)

以课程收益100万为例,按照千聊与嘉宾5:5分成的分销策略,千聊与刘媛媛分别应获50万收益。

根据补充协议签订前的合同规定,刘媛媛获得的最终报酬是:50万*(1-m%)(m为需要纳税的百分比)

而签订补充协议后,刘媛媛获得的报酬则是:100万*(1-6.72%)/2=50万*(1-6.72%)

至于,刘媛媛最终收益到底会受到补充协议多大影响,主要看纳税比例m和6.72%间孰大孰小。如果m大于6.72%,则刘媛媛最终报酬会因补充协议签订而提升;如果m小于6.72%,则最终报酬会低于原本薪酬。

具体比例如何,不得而知,按照推测,m小于6.72%的可能性更大。千聊工作人员给出的解释为:

刘媛媛产生这样的想法,主要是对平台机制的不理解。

首先,按照平台一贯的微信结算方式,每天的提现上限为10万元。“如果结算的数额太大,微信上无法直接一次性提现,需要签订一个补充协议。”

“签订补充协议后,实现公对公打款,其纳税机制也会相应改变。”千聊工作人员解释道,“公对公打款会有发票税项,因为,我们从微信后台取钱,再转入嘉宾账户里,有一个增值税的产生”。

千聊方面认为,刘媛媛所说的冻结老师后台提款权限,症结可能出现在平台默认的微信结算金额10万上限上。

刘媛媛对补充协议的抗议,也是出于对更换结算方式后,相关结算规则因增值税带来的改变不理解。

千聊工作人员接受腾讯创业采访时表示,付款方式改变后,需要签订补充协议、且更换结算公式事宜,嘉宾与千聊在签订合同环节便知晓,但告知方式是口头还是合同,该工作人员则表示并不知情。

演讲冠军刘媛媛痛诉知识付费平台千聊“两大罪状”

不经同意

伙同“列强”瓜分刘媛媛的利益?

10月份,千聊要求刘媛媛签订补充协议间接导致收入降低一事,已经让刘媛媛心中产生疙瘩。而后,第三方直播平台转播的课程费用迟迟不到账,则让她更觉得千聊“无底线”。

刘媛媛与千聊约定,假设课程所获收益为100万,其中有60万因第三方直播平台分销所得,那么刘媛媛与千聊按5:5比例对剩下的40万进行分成,即双方均获20万元。

但经过亲测实验,刘媛媛发现,经过第三方直播平台转播后,属于自己的“20万元”迟迟不到账。

对此,千聊工作人员解释道:

其一,第三方直播平台转播的链接,与千聊平台的嘉宾课程链接一致,因此分成一定会进入嘉宾账户;

其二,分成迟迟不入账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的分销平台,计算分销成本等维度所耗费的时间不同。

总之,随着知识付费的兴起,许多人蜂拥挤入知识付费的蓝海当中,想在“知识变现”中分一杯羹。

但目前知识付费内容多且同质化严重,在线上流量越来越贵的情况下,运用分销、拼团等营销手段成为内容制作者和平台低成本、更高效获取用户的方式,但由此在课程分销方面产生的利益纠葛也不断增多。

这次刘媛媛怒怼千聊事件,实则也是知识付费平台分销问题的一个缩影。

归根结底,是蛋糕的分配未能满足双方需求,只有事先设计好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利益分享机制,才能高高兴兴从用户兜里掏银子。

演讲冠军刘媛媛痛诉知识付费平台千聊“两大罪状”

演讲冠军刘媛媛痛诉知识付费平台千聊“两大罪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