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弹冠相庆,马云一声叹息!

小编嘚啵嘚:《银行弹冠相庆,马云一声叹息!》是傻大方资讯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为你带来的,你是继续往下看呢?还是继续往下看呢?健康摘要: 2018-03-07 韬略哥 天天说钱 天天说钱 本文为天天说钱团队原创作品 千呼万唤的“房地产税”,终于有了更多的细节! 今天(3月7日)上午,在全国人大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肖捷,副部长史耀斌、胡静林就“财税改革和财政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在会...


正文开始:

本文为天天说钱团队原创作品

这两天,估计马云会比较失落:

在支持新经济企业

A

股上市的名单里,蚂蚁金服(支付宝)落选了。

 

率先报道这个新闻的,是上海的“澎湃新闻”。报道援引有关人士的话说:“还有一个是可以明确的,蚂蚁金服不在其列,这次的政策并不支持金融类企业。”

 

银行弹冠相庆,马云一声叹息!

所谓“这次的政策”,主要包括两项内容:

 

第一,在海外上市的新经济企业,可以以

CDR

(中国存托凭证)的方式回归

A

股(同时保留境外上市),据称第一批入围的名单包括腾讯、阿里、百度、京东、携程、微博、网易、舜宇光学等

8

家。

 

第二,对于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四大行业的“独角兽”企业,给予

IPO

快捷通道,随时审核、通过即可上市。据称,富士康、小米、滴滴、今日头条、美团可能会走这个渠道。

 

也就是说,对于马云来说“亦喜亦忧”,喜的是阿里可以采用“

CDR

方式”回归

A

股;

忧的是蚂蚁金服没有资格走

A

IPO

的快捷通道,要么慢慢排队,要么去境外上市。

 

不过以当前形势综合判断,蚂蚁金服在国内排队的可能性比较大。毕竟,蚂蚁金服的业务关系国家金融安全,在境内上市还是比较稳妥的。

 

解释一下。所谓“独角兽”,是指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初创公司,尚未公开发行股票(IPO)。

 

至于

CDR

,是境外上市的公司比如阿里,面向存管银行定向发行一批股票,存管银行再以这些股票为底层资产,在中国境内发行一批“凭证”,这些“凭证”可以以人民币计价,在上海或者深圳交易所上市交易。

 

使用

CDR

方式回归

A

股,可以避免阿里、腾讯们走“私有化”的路,

那样耗资巨大,牵扯面非常广,而且涉及到互联网公司普遍存在的“可变利益实体”(

VIE

结构)的存废,以及可能导致资本外逃等。至于什么是“可变利益实体”,大家可以在网上自己查一下。

 

在马云、蚂蚁金服失落的时候,传统银行业迎来一个重大利好:

 

据“财新”等多家媒体报道,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

2018

7

号文),明确将

拨备覆盖率

监管要求由

150%

调整到

120%-150%

贷款拨备率

监管要求由

2.5%

调整到

1.5%-2.5%

。此外,要求各级监管部门“在调整区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这是啥意思?其实就是在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率方面,降低了要求,让一批银行可以把部分拨备转变为利润和资本。

 

银行是放贷的机构,贷款存在收不回来的可能,需要提前防范风险。比如有一个银行,贷款余额是

1000

亿元,该行计提了

30

亿的“贷款损失准备金”,那么它的“贷款拨备率”就是

3%

 

在这家银行里,有正常类贷款

900

亿,关注类贷款

20

亿,次级类贷款

50

亿,可疑类贷款

20

亿,损失类贷款

10

亿。对于非正常类的贷款,这家银行一共拨备了

160

亿元“贷款损失准备”,相当于后三类贷款(次级

+

可疑

+

损失)的

2

倍。那么,该行的“拨备覆盖率”就是

200%

 

当这两个指标的“红线”被降低的时候,意味很多银行的“部分损失准备”可以调整为利润,可以变成银行的自有资本,对银行股来说当然是重要利好!

 

我提前在专栏里讲过,今年年底前各银行需要满足《巴塞尔协议Ⅲ》中对于资本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

 

系统性重要银行(比如工农中建等)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

11.5%

9.5%

8.5%

;其他银行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分别少一个百分点。

 

虽然中国银行业整体水平是达标的,但部分银行在年底前达标有压力。要补充资本金,最好的办法是:没有上市的银行

IPO

,已经上市的银行增发新股,实在不行就发可转债。

 

而银监会的

7

号文,可谓雪中送炭,也可以为各银行增加一笔资本金。

 

2018

年是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重要年份,大批外资银行将陆续杀入。

为了迎接这个重大变局,在去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虽然移动互联时代呼啸而至,但鉴于金融业的特殊性,再加上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迭出,所以未来的中国金融,仍然以传统金融企业为主导,

BAT

这些互联网巨头为辅助。

 

从去年

7

月以后,官方对互联网金融一直是“规范”的态度,余额宝不断降低申购额度、收益率,并最终退出基金排名,都是调控措施。此次国家扶持四大类“独角兽”企业,也没有蚂蚁金服们的事情,也是上述政策的延续。

 

与此同时,传统金融企业获得了政策的力挺。

传统银行、券商、保险企业虽然“不够潮”,但在防范风险上优势明显。所以,国家不断给予利好。此次银监会的

7

号文,就是一个例证。

 

这给投资者带来一个启示:在“独角兽”、新经济日益走红的时候,“独角兽们”的命运其实也在发生分化,金融类的独角兽企业,未来受到的限制将是趋势性的。至于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才是真正的“当红炸子鸡”。

银行弹冠相庆,马云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