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饭桌”乾坤大
这是一篇关注度很高的文章!说的是《“老饭桌”乾坤大》。该文章已被转发很多次了,你也来转一下吧。
正文开始:
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街道地处广州的老城区,当地老年人口占比已近20%。春节过后,记者在这里采访时发现,街道的“长者公益食堂”深受老年居民欢迎,仅一天就有200多人电话订餐或上门就餐。“老饭桌”办得红火,老人家吃得熨帖。
像这样的“长者公益食堂”,经过几年发展,已经全面覆盖了广州800多个街道、村居。它由政府搭台,由企业或社会组织参与运营,还有不少热心市民活跃其间,捐款捐物、出人出力,能够让老人们吃得省钱、可口、舒心。
“民以食为天”,吃得好不好、营养够不够对于老年人延年益寿则尤为重要。许多老年人过去为全家人吃饱吃好张罗了一辈子,现在已经没有精力买菜下厨。伙食开销对他们来说,也是不菲的负担。而“长者公益食堂”在“有人做饭”和“省钱做饭”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仅老人的伙食成本就比入住养老院至少节约了七成,值得肯定。
但是,任何探索创新都不会一帆风顺,其中也会有波折起伏,一些地方的“老饭桌”就曾出现过“叫好叫座却叫穷”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它既要把服务老人、不图厚利的公益属性放在首位,又要充分对接完全由市场配置的上游资源——米面肉鱼菜油盐都得随行就市,否则就是“无米之炊”。
据国家老龄办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老龄化程度已达17.3%,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任重道远。像“长者公益食堂”这样的养老项目若要长远发展,避免艰难前行甚至昙花一现,就需要充分尊重经济规律,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此,政府除了通过财政补贴来购买社会服务之外,也可以通过调节税收、房租、水电气费用来降低养老成本,通过发放养老消费券等方式实现精准养老,从而避免它们“赢了面子,蚀了里子”,难以为继。
“老饭桌”本质上属于居家养老,既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又节约了全社会的养老成本,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方式。
“中国式养老”要立足中国国情,尊重经济规律,从实际出发,通过公益和市场的双轮驱动,开辟出广阔天地,努力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想境界。(记者毛一竹、赖雨晨)新华社广州2月28日电
- “活人墓”越修越多 绿色生态殡葬离我们有多远
- 迈克尔·杨
- 一男子造出国内民企首架双座直升机
- 国企混改 河北迈出重要一步
- 你发朋友圈里的自拍 可能被不法分子盗用卖钱
- 向“白色污染”宣战 南乐在河南省先出台“禁塑令”
- 燕赵晚报:公积金“简政”更期待“放权”
- 逗小患者开心 儿科医生手背上画小猪佩奇
- 剑∈海±玻∧悖?
- 北京推出“共享教师” 鼓励优秀教师跨校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