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不要小看了那把修脚刀
小编来了!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新华时评:不要小看了那把修脚刀’,特意拿来分享给各位看官,如果你也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记得分享哦!
正文开始:
新华社西安2月23日电 题:不要小看了那把修脚刀
新华社记者 方问禹、薛天
小小一把修脚刀,拓开山乡致富路。记者日前在地处陕南秦巴山区的紫阳县采访时了解到,4年多来,当地整合培训资金,开展劳动力免费培训,形成了“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基地培训-定向就业”的扶贫模式,向全国各地输出了17000多名修脚技师。修脚业已是当地百姓赖以脱贫的重要产业。
扶贫要有抓手,脱贫要有门道。在陕西富平、宁强等贫困县,以往挂树上喂鸟的柿子、山里人自家种的茶叶等“微资源”已成为市场热销的“富平柿饼”“富硒茶叶”。免费领苗、种植补贴、兜底收购等政策“组合拳”,化“微资源”为“微产业”,让贫困户有了稳定收益。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些做法,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一个启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厚植群众容易上手的“微产业”,也是一条挖穷根、真扶贫的有效路径。
“微资源”“微产业”看似不起眼,人人能做,处处皆有,一旦形成规模与气候,就会产生巨大能量。这在历史上不乏先例,像享誉世界的义乌小商品,就源于“鸡毛换糖”的易货交易,遍布中外的温州商人,其“第一桶金”靠的也是小生意小买卖。
厚植“微产业”,需要地方政府和扶贫干部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摸清地情民情,增强“微资源”的识别力;同时,还要研究市场需求,让贫困户脱贫有术、致富有望,增强“微资源”的开发力。
常言道:“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不少贫困地区农村人口比重大而耕地资源紧张。因此,脱贫更应该走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或者是二、三产业的道路。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在扶贫工作中按照当地条件,寻找扶贫项目,强化技能培训,让贫困户以技术立身,扶贫扶到点子上,可积小胜为大胜,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 苹果5s到底要不要升10 现在9.3
- 餐厅选址遇到这五种情况,再心动也不要租!
- 谁有那种视屏啊,百度云的,不要压缩包
- 专业太冷门,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呢?现在的小公司都开始不要学徒
- 合肥新华IT大学有学生开淘宝店吗
- 合肥新华IT大学报名时有咨询老师介绍专业吗
- 这个电脑可以怎么升级啊,有什么好的推荐,价格不要太贵,能流
- 看看这几大育儿雷区,宝爸宝妈们知道了以后可一定不要再犯了
- “丢孩子”谣言又在刷屏朋友圈!看到这些名字就不要转发了!
- 一个男人爱不爱你,不要听他说了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