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金融野史 第二回:小股民缘木求鱼 酒桌上专家云集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青岛金融野史 第二回:小股民缘木求鱼 酒桌上专家云集》。来源是德鲁伊的角。

青岛金融野史 第二回:小股民缘木求鱼 酒桌上专家云集。金融|酒桌|股民|青岛|野史|专家---


金融|酒桌|股民|青岛|野史|专家---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青岛金融野史 第二回:小股民缘木求鱼 酒桌上专家云集

二级市场

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

2000年初,中美股市同时都在经历一波由互联网概念带来的“新经济牛市”,兴起于美国,疯狂于中国。炽烈的海风吹来太平洋彼岸无数一夜暴富的消息,互联网经济的冲击波不仅冲昏了美国人的头脑,也冲走了中国人头脑中仅存的一丝理性。2000年,中国人最为熟悉的美国互联网企业——微软公司的市值超过了6000亿美元,而当时中国的GDP总额才仅有1.2万亿美元,互联网巨大的财富效应和传播效应强烈刺激着每一个青岛股民的神经。

当时,A股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股票有两只:一只是海虹控股(000503),股价从1998年7月17日的0.89元一路上涨到2000年3月2日的15.64元,历时一年半,股价涨了17.6倍;另一只是四川湖山(现四川九洲000801),股价从1999年4月26日的1.36元一口气涨到2000年2月21日的11.2元,十个月的时间股价涨了八倍。先遣部队的光辉事迹吸引着各路股民前赴后继的杀入股市,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与当今股市中技术分析派和基本面分析派各擅胜场的境况不同,2000年的青岛股市还有一个更为庞大的炒股门派——消息派。当时的股民,倘若不认识(假装认识)几个上交所和深交所的红马甲,或者不认识青岛几大证券公司传说中的高手,那简直就不够资格跟其他股友平起平坐。再加上当时电脑远没有如今这般普及,更遑论各种行情软件了,股民们查询股票价格主要靠拨打证券公司的客服电话,也有更专业一点的用BP机接收股票行情。于是,每次喝酒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老张说“我上交所的哥们说了,中央军委下定决心要造航母了,主要船体由沪东重机来建,据此推断沪东重机的股价至少要在目前的价位上再翻两番,得到消息的大资金都已经提前埋伏进去了。这可是军事机密,大家自己埋头发财就行了,千万别告诉别人。”于是,众人纷纷应诺,交口称赞“还是老张人脉广”。接着,隔壁老王又说了“我深交所的发小昨天给我打电话,让我赶紧买中国宝安,说是国务院已经批准把深圳特区的面积扩大三倍,以前那些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很快就会变成黄金地块,中国宝安是深圳持有土地最多的上市公司,这一下市值不知道会翻多少倍?”大家又是轰然答应,表示“还是老王的信息灵通”。一幕幕类似的场景不断在青岛的各家饭店和茶楼上演,青岛的股民也是兴之所至,乐此不疲。可惜大家没有等来一夜暴富,却亲身体验了一次漫长的熊市征程。2000年3月10日,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到达5048.62点的顶峰,随后掉头一路暴跌至2002年9月9日的1114点,历时整整两年半,跌幅达78%;中国股市则延迟一年于2001年6月14日到达上证综指最高点2245.44点,随后踏上长达四年的漫漫熊途,最终跌至2005年6月6日的998.23点,跌幅达56%。海虹控股又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跌至3.3元,跌幅达79%;四川湖山则用了五年的时间跌至0.36元,跌幅为97%,逼近退市的边缘。数十万青岛股民的财富亦随之灰飞烟灭。

金融|酒桌|股民|青岛|野史|专家---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青岛金融野史 第二回:小股民缘木求鱼 酒桌上专家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