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与师生共话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1月24日上午,我校高层次人才工作座谈会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张清杰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姜德生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联盟教授与校党委书记信思金、副校长刘祖源、相关职能部门及教学科研单位主要负责人、高层次人才代表、师生代表共聚一堂,共话学校发展,为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建言献策。

院士与师生共话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院士与师生共话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信思金书记向两位新当选院士表示祝贺。他指出,两位院士的当选是我校办学发展中的喜事、盛事、大事,是学校大师级人才培养的又一重大成就,是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持之以恒、攻坚克难、厚积薄发的结果,也归功于以余永富院士、姜德生院士为代表的大师们的率先垂范、引领和传承;体现了国家对人才、对科技的高度重视和重大需求,体现了学术界对两位教授的高度认可,是学校“厚德博学、追求卓越”大学精神和“建设让人民满意,让世人仰慕的优秀大学”大学理想的有力诠释。

院士与师生共话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张清杰院士在讲话中表示,

院士的称号不是个人的荣誉,是国家对全体科技工作者的认可和褒奖,是集体的荣誉

。每个院士的背后都离不开科研团队的默默奉献,离不开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要重视、珍惜团队的力量。

他指出,目前我校高层次人才仍然紧缺,学校学科建设整体情况与发展目标还有不小差距,“双一流”建设任重道远。青年学者们要继续向余永富院士、姜德生院士等为代表的大师们学习,以他们的拼搏奋斗精神为引领,为国家、行业、学校事业发展建功立业。

院士与师生共话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非常了不起

。”张联盟院士说,“科研进步永无止境,永远不能满足现状。院士当选是学术生涯一个新的起点,要瞄准未来,带领自己的团队不断取得更多创新成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国家科技事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院士与师生共话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姜德生院士勉励大家,没有艰辛的奋斗,就不可能获得成长,做科研就要能吃苦。学校在材料学科建设上取得的卓越成绩,离不开几代理工大人艰苦卓绝的努力与奋斗。姜院士回忆讲述了他在学校多年的学习工作经历,深情地说:“自己的根在理工大。”

室外细雨霏霏、寒风凛冽,座谈会现场却气氛热烈、暖意融融。三位院士言语中体现的谦逊态度、爱校之情和对青年学者的殷殷期盼,令与会师生深深敬佩感动。

院士与师生共话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国家青年千人、化生学院张甜教授代表青年教师发言。她说,两位教授当选院士,让青年学者们看到了未来努力的方向。今后,将以院士精神为引领,以崇高的学术道德、求实的科研作风,积极投身教学科研,为学校发展作贡献。

院士与师生共话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即将赴美深造的汽车学院1403班米佳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他说,现场聆听三位院士的讲话,受到莫大的鼓舞。无论将来身处何方,都会铭记今天的教诲,牢记自己是“武汉理工大人”,是学校的一张“名片”。

院士与师生共话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座谈会由刘祖源副校长主持。

院士与师生共话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十三五”以来,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高层次人才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座谈会上,校党委常委、人事处处长孟芳兵回顾了学校“十二五”人才工作成绩,介绍了“十三五”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推进情况,并从“统一1个思想”“主抓2个方面”“实施3大举措”三方面认真谋划了下一步人才工作思路。

实现学校发展的美好蓝图,关键靠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信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正视学校在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不足。就今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他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切实提高人才工作的政治站位。

充分认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事业凝聚人才,在全校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二是充分发挥高端人才的引领作用。

要积极发挥院士等领军人才在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中的关键核心作用,充分发挥高端人才的带动功能和聚集效应,建设好学术团队和学术梯队。

三是努力创造人才辈出的大好局面。

建立健全充满生机活力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要积极听取院士对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议,充分发挥院士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以及青年学术人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院士与师生共话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会上,信思金书记还代表学校向两位院士分别赠送《张清杰教授当选院士新闻报道集锦》《张联盟教授当选院士新闻报道集锦》。

院士与师生共话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会后,三位院士与师生代表合影留念。





供稿:人事处、宣传部

摄影:姚洪

编辑:邹星

微文化工作室出品

院士与师生共话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院士与师生共话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