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花男孩受邀来京看升旗,这是个消费苦难、强行感动的时代?
文章来源:孙春龙和平工作室(ID:sunchunlong2), 作者:孙春龙
灰鸽叔叔(ID:unclehuige),农说吕不白(ID:nslbb1)
移民帮有增量
本月初
那个顶着满头冰花赶去上学的云南小男孩
刷爆了朋友圈
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冰花男孩”
这是云南昭通的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他家离学校4.5公里远,平时要走路一个多小时上学。照片上男孩衣衫有些单薄,头发、眉毛、睫毛全部冻出冰花,脸蛋也冻得通红,让人看着心疼。
还有人为他画了一幅画像
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眼看到“冰花男孩”的新闻,小编就不觉得励志。
这名来自云南的三年级孩子,一早冒着低温走了4公里山路到学校。他穿着单薄的衣衫,头发并冰花覆盖,脸被冻得通红。
小编第一时间思考的是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事件曝光后,这所学校是否会安排校车?
第二,如果路段不适合开校车,当地是否会加强公路建设?
第三,校园内的医疗防护和防寒保暖工作是否到位?
第四,是否需要捐赠衣物?
……
结果很有意思。小编发现我思考的路径和社会主流居然不太一样。主流是什么呢?
主流是《你吃的苦,会照亮你未来的路!》;
主流是《看看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自己的生活!》;
主流是《期待孩子初心不改,报效祖国!》
主流是《外国网友知道中国为什么强大了!》
……
一直到两天以后,才有媒体壮着胆子说了一句《孩子,上学不挨冻是你的基本权利》。
但这个声音还是太弱小了。因为“我们从这个小小男子汉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努力与坚强。”
小编不觉得有什么努力和坚强。我只觉得有点丢脸。
但觉得丢脸的人并不多。当英国网友说“这事儿在我们这里,脆弱的教职员工因为害怕感冒都放假了”时,大家甚至觉得有点自豪。
我还是不知道为什么自豪。健康和成绩哪个重要?
还用问吗?当然是健康重要。
冒着生病的危险去读书,和中华民族的努力坚强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别扣那么大帽子。中华民族的努力坚强没有那么肤浅,只有保障每个孩子的健康,中华民族才有可能努力坚强。
此外让全国人民感动揪心的冰花男孩,近日接受了相关机构的资助,抵达北京并前往天安门观看升国旗仪式。媒体的报道,无数人感动,但这一操作痕迹明显的暖心活动,让小编感到寒心。
第一眼看到冰花男孩的照片,觉得这个新闻一定会火,很多人甚至已经预估到了接下来事件的发展轨迹:无数爱心爆棚的民众,纷纷捐款、送棉帽,甚至有人直接去门送钱,然后男孩获得了巨款,棉衣堆满了房间,接着又爆出新闻,或者发现男孩突然买了一件名牌服装,或者发现他的父亲拿钱去喝酒,纷纷要求退钱。
这样的新闻不是没有发生过,深圳的罗尔为爱女筹款百万,结果事态急转,有人说他有三套房。
不过,这次只猜中了开头,没有猜中结尾。结尾是,有新闻说,公众捐了30万,孩子只拿到500元。反差巨大的两个数字,引来无数网友对承接捐款的公益机构和地方政府的指责和质疑 。
结尾不同,背后的逻辑却一样。
对于疑,鲁甸县教育局局长陈富荣16日向记者解释说这是一种误读。“冰花男孩”王福满家目前所收捐款约为8000元,全部来自个人或组织的上门捐赠。而来自全国各地的所有捐款确实已达30万元左右。
仔细去看募捐说明,说的很明白,这是当地公益机构发起的“青春暖冬行动”,冰花男孩只是受助者之一。
但鲁甸全县跟“冰花男孩”类似情况的还有数以千计,王福满本人收到的款项之所以不多,是因为所接受的捐款将用来救助更多类似学龄儿童。但如果将所有捐赠全部交付给王福满,这种“一夜暴富”的畸形慈善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辜负了捐助者们的初心。”
官方的回应虽说得有理有据,但依然有很多网友表示难以理解,觉得这是“强盗逻辑”:善款是给小孩子的,结果让你给劫了,还美其名小孩子富了不利他成长。
也有网友直言,从各种网上资料上来看,这个“青春暖冬行动”的捐款没有问题。一开始就说明白了,并不只是帮助“冰花男孩”王福满。
关于捐款质疑事件,小编觉得公共信任很宝贵,相关部门不能再透支了!
借助网络朋友圈力量,“冰花男孩”引发全社会关注和捐款帮助,这是好事。
可如今,越来越多人却不愿意也不敢去相信我们相关部门的信用和权威了。有条件的人,宁愿亲自上门送到“冰花男孩”家里,也不愿意通过他们的手去转交,小编真心希望相关部门别再透支自己的公共信任,让大家想捐款而不敢捐了。
其实获得这样的信任也不难。真的是捐给云南省青基会且备注是“青春暖冬行动”的,那这些钱是可以分配给类似“冰花男孩”的孩子们,一人500元。但具体有哪些人受捐领到,名单应第一时间(1月12日款项发放后)公开详细发布。
而不是等到质疑帖子出来、引发网上热烈讨论后,才在青基会官网上做出反应和公布。当然,云南的这次做法也值得肯定,因为至少他们把详细都在青基会网站公开发布出来了。
而针对那些没有备注的,是不是尝试联系一下捐款人,问问如何分配更好?如果是特别备注捐给王福满个人的善款,那是否更应该交给“冰花男孩”本人或家庭更合适?毕竟更多人是看了那张让人心疼的招聘,才愿意去捐款的。
再说了,数千以计的“冰花男孩”,靠社会捐款去帮忙救助,其实算杯水车薪,更应该发挥的是政府的救助体系和力量。
国内通过个案来带动针对群体的募捐
存在诸多问题
以下是老兵回家公益活动发起人,青年作家孙春龙先生对国内募捐方式的见解和看法,来自孙春龙和平工作室(ID:sunchunlong2), 作者:孙春龙。
通过个案来带动针对群体的募捐,这是公益行业较为有效且普遍采用的募捐方式。那么报道此事的媒体或者质疑的人,就没有去仔细看看募捐说明呢?
几年前,我们机构曾接到一笔数额不小的指定捐赠,要求定向捐给云南腾冲的抗战老兵。腾冲是国殇墓园的所在地,加上远征军题材的影视剧的热播,腾冲的抗战老兵受到了全国的关注。
我向对方解释,相比来说,腾冲的老兵接受的外界捐赠已经很多了,有的人一年能拿到数万元的捐赠,去看望的人也络绎不绝,能否把这笔钱给到周边的龙陵、施甸等县,那里的老兵,有很多连一分钱的捐赠都没有,因为交通不方便,常年没有人去看望。
对于公益机构来说,需要做的是资源的均衡。但对方不同意。工作人员感受到的是,把这笔钱捐到腾冲,比捐到其他不知名的地方,会更让他有满足感和自豪感。
每个人都可以想一想,如果自己的捐赠,给到了冰花男孩,是不是比给到其他不知名的孩子更令人激动?
但再想一想,针对那些没有冰花的男孩,公平吗?这个社会的底层,是要靠这种噱头才可以获得外界的支持吗?
这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有很多母亲,为了救自己的孩子,不得不想出很多吸引眼球的花样。
作为一名公益机构的负责人,我不应该去质疑公益支持者和参与者的动机。但是我们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是在帮助别人,还是在通过消费别人而满足自己?
一个正在上学的小学生,让他停下学业去到伟大的首都观看升国旗,这是这个孩子的需求,还是我们需要这份感动而制造了这个活动?
请问,没有冰花的男孩,当他真正提出想去天安门的时候,你们还会帮助吗?
如果真的想去做公益,公益支持者更应该看到冰花男孩背后,是整个中国乡村数以千万计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悲惨命运。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多去乡村看看吧,看看这个社会两极分化到什么程度,看看虚荣之下,还有多少被遮蔽的苦难。
如果有足够的敏锐,你会找出无数个比冰花男孩更悲催更吸引眼球的事情,同样在云南,今天的腾迅新闻头条报道一件事情,《9岁的女孩背哥哥上学:我要做你的小拐杖》,这个和冰花男孩同样催泪的事情,是他的老师随意拍了一张照片,再次感动中国。
每次看到这些上了头条的新闻,看到我们被他们感动时,我真想提醒大家,那不是感动。
让一个连取暖都保证不了的孩子去让他看升国旗,这是多么讽刺的一件事情。
而对于公益机构和媒体来说,更应该从资源均衡的角度,引导捐助者更有效地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去。在这次的冰花男孩的事件中,公益机构做到了专业,而媒体却为了吸引眼球,再一次秀了下限。
中国公益已经从凤毛麟角到了人人公益,遗憾的是,公益参与者的心态,依然停留在占据道德高地的自我满足之上。
这种自我满足,让我们忘记了受助者的需求,忘记了使命本身,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受助人的痛苦之上。如果套用十九大精神,中国公益界存在的最大矛盾,就是公益参与者的逼格越来越高,而无数受助者依然在等米下锅。
前不久,刚刚当选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的“大眼睛”苏明娟再一次被媒体报道。记者问:您参加工作12年以来,一直默默关注希望工程,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您?“我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尽自己的能力回馈社会。”苏明娟回答。
从苏明娟的言语中,我感受到了太多的无奈,“我不希望个人受到太多关注,希望大家把关注焦点放在希望工程以及如何帮助贫困学生上来。”
冰花男孩的人生路径,基本上已经被我们安排了,成为五道杠,成为少先队员,成为励志的楷模,有人会给他出所有的学费,即使将来考不上大学,也有高校愿意主动招他,或者有无数的企业家为他安排工作,他唯一不能做的是,不能成为一个“坏人”。他甚至应该去选择一份报答社会的工作,而不能忘恩负义。
我们是在帮别人
还是在通过消费别人来满足自己?
其实作为一名公益人的角度,我并不认为公益是在帮别人。
前不久去台湾,参观一个养老院,一个志工在照顾老人,专业而又细心。
在大陆,养老院里也经常会有志愿者去,但常常是在某一个节日一拥而上,甚至是父母带着孩子,有点命令地说:快,给老爷爷洗脚。有的老爷爷,一天被洗了几次脚。
所以,看到台湾那个志工时,我有些好奇,了解后得知,他们要到养老院做志工,是需要提前报名的,养老院会排班,且有培训。我问他,为什么会这么细心帮助别人?他的回答让我顿悟了公益的意义:我不是在帮别人,而是希望有一天我老人,当我躺在这里的时候,也有年轻人愿意这么对我!
看来国内的慈善捐款救助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我们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就需要借鉴西方国家成熟的慈善捐款方式和制度了!
如果您对移民感兴趣,请在公众号内回复“姓名+移民+电话”,专业顾问将在24小时之内与您联系。
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1对1的顾问服务, 为您量身定制海外身份规划方案,让您移民海外全程无忧。
本文原题《冰花男孩抵京看升国旗:你在帮别人,还是通过消费别人来满足自己》,作者简介:孙春龙,老兵回家公益活动发起人,青年作家。可关注其个人公众号“孙春龙和平工作室(sunchunlong2)”,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版权声明:除了原创类稿件,其他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小编搜遍网络也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请第一时间在公众号留言,我们会在后续的文章中声明,如觉侵权,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MORE | 更多相关文章
从中国唐氏弃婴到美国小网红,看中美对待孩子及教育方面的差异!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 儿女双全固然很好,可如果两胎都是男孩,你该怎么办呢?
- 当大屠杀来临,这个15岁华裔男孩牺牲自己拯救了同学,让无数人泪
- 陕北11岁男孩因为玩这个眼睛受伤,西安手术取出异物!过年安全第
- 山东男孩过节回乡指南
- 大年初一女孩在家相亲,一天看了十多个男孩子,是种怎么样的体验
- 随姥爷去聚餐 8岁男孩被灌酒后酒精中毒昏迷
- 男孩早教在教育方式上不要过度保护,要鼓励其探索和奋斗
- 俄罗斯男孩自称曾经在火星上居住!
- 最好的教育方式:给女孩底线教育,给男孩阳光教育
- 人贩子抢走1岁小男孩骗过围观群众,宝妈急中生智将人贩子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