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 | 物联网专用小卫星的烦恼
作者 | NSR Alan Crisp
翻译 | 沈永言(中国卫通)
相对于M2M总体服务市场来讲,基于卫星的M2M市场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可是,面对未来十年即将到来的数百亿美元的M2M设备市场,基于卫星的M2M设备潜力依然不可小觑。
如同NSR在《卫星上M2M and IoT第八版》里所调查的那样,这个市场目前主要被Inmarsat以及Iridium 、Globalstar 等非GEO运营商所占据。过去几年里,针对小卫星商业模式的兴趣和投资相当可观,许多项目都指望前面提及的数百亿美元的M2M/IoT设备能投入使用。尽管如此,NSR并没有看到新的小卫星运营商以强势姿态出现于这个市场。展望未来,要想从现有服务市场分一杯羹并不容易。
着眼于M2M/IoT的小卫星商业案例
几个小卫星公司,包括Kepler通信、ELSE、Helios无线、eightyLEO等,都依据数百亿美元IoT设备即将投入使用的逻辑建立了各自的M2M/IoT商业计划。这样,即便获得1%(自上而下逻辑)的份额也将产生数千万或数亿美元量级的设备使用量。这些公司声称,未来几年里它们将获得数百万的M2M和IoT设备市场。然而,它们没有提及这些市场要求具有由现有MSS卫星运营商提供的低时延或高SLA(服务等级约定)。
有了小卫星的低成本,初期的商业计划建立在它们能够通过非时延敏感性应用卫星市场途径,获得一些日益增长的M2M/IoT机会的假设上,它们会尽力获得最低的每Kbps成本。这说起来比做起来容易的多,然而由于某些缘故,NSR看到的是,现有运营商在卫星M2M/IoT市场上的优势地位相当显著。
更大的野心
致力于M2M领域的传统卫星运营商包括Inmarsat、Iridium、Thuraya、Globalstar以及其它公司。它们在M2M/IoT上的在位优势相当明显。往前看来,由于多个原因,这些根基牢固的运营商有望获得这个市场的巨大份额。
首先应该注意到,绝大多数M2M/IoT设备将通过地面手段接入。因此,确实需要通过卫星接入的M2M/IoT设备,要么是该地区没有地面网络可用(由于地面网络扩展的缘故,这个可能性正在变小),而特别关键的应用又要求时常在线;要么是需要一个简单的全球化平台。这使得新小卫星公司获得着力点变得困难。为了给星座扩展融资,这些小卫星运营商需要付费用户。但是,至少在初期,获得付费用户相当困难。因为在早期阶段,由于完整星座的缺乏,小卫星星座的时延更大,可靠性相对较低。只有整个星座卫星完全到位后,新创公司才能提供满足这些领域需要的可靠性。
此外,许多M2M在用单元已经安装了接收器,它们将被全寿命使用。也就是说,M2M的切换成本优势非常高,新创公司将只能靠深耕细作来获得市场份额。面对市场增长领域,NSR认为现有卫星运营商和地面运营商更加擅长。
尽管如此,IoT专用小卫星仍有其细分市场机会,如没有地面网络覆盖的、需要M2M的地方,如农业、矿业和城市及边远地区的读表应用,它们要求的功耗极少。但是,这些市场的规模不足以将整个星座限定于这几个应用之中。尽管小卫星、纳米卫星的资本性支出极低,这有利于降低价格、提供更具竞争性的服务,像农业这样的关键小卫星细分市场潜在收入也相对较低,这意味着其价值主张上的挑战和进一步发展上的生存风险。
2016-2026年卫星上的农业M2M/IoT结束语
尽管关于M2M应用的巨大商机被说的天花乱坠,事实上,这些小卫星的处境与若干年前的O3b大同小异。O3b发掘了中继、回传以及海事移动等巨大的潜在市场,但是,正如公司名称直接表明的那样,其最初目的就是向“另外三十亿人口”提供互联网接入,也就是说,这世界上有三十亿人口(或多或少)还未能接入互联网。尽管这个目的十分崇高,O3b很快发现,向ARPU值最多是每月个位美元数字的人群销售互联网接入是非常困难的生意。
这些小卫星星座可能会同样发现,这些细分市场中的ARPU值同样证明不了投资的合理性(蜂拥而至的小卫星星座将更加让人泄气),它们需要发掘自己的类似于O3b的“高质量用户”,如美国国防部、嘉年华邮轮公司或皇家加勒比邮轮。
卫网君注:
ARPU(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即每用户平均收入,用于衡量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业务收入的指标。ARPU注重的是一个时间段内运营商从每个用户所得到的收入。
本文系《卫星与网络》原创,转载及引用部分观点至微信公众号或其它新媒体平台、及网站,请在文首注明出处、公众号ID及作者。感谢支持有态度的媒体!
未按照规范转载及引用者,《卫星与网络》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
负责人:农燕
主笔记者:贺鹏梓、李刚、空天松鼠、黑法丝
编辑:杨艳、朝晖、林紫、娜娜
设计:郑慧
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媒体合作等事宜,请加微信号:nongyan258766
【 猜你想读】
▼
2018,千千万万粉丝最伟大!《卫星与网络》文章合集【附链接,收藏专用】
请输入标题 abcde
推/荐/阅/读
▼
社论:
苏联N-1F火箭历史事件的背后……
非洲:中国商业航天的勃兴之地
请为中国航天献出耐心和坚守
创新是一种态度 ——国外国防航天领域的成功创新案例与机制探讨
刘雨菲:我为什么给“商业航天”泼冷水
一个可能比马斯克更厉害的家伙:OneWeb和它的老板格里格·维勒
中国的商业航天创业者与马斯克的不同
小卫星大跃进局面高烧不退 冲动背后深层原因剖析!
中国的商业航天怎么玩?软银+“一网”模式分析
混改,为商业航天和航天商业化打开的一扇窗
重磅!70亿的商业用户,这样的商业模式是否存在或可行?
伟大事业面前,唯年轻与狂热不可错过!
为航天设立远大目标!
产业观察:航天云网 荆棘路
浅谈军品、民品市场打法的异同
融入人民生活,推动文明进步
——谈“航天+”的理念与实践设想:
航天技术民用的新发展、新机遇
新的社会形态将如何发生?
浅结合、深结合与融合
新常态下的“航天+”
鼓励创新,也包容失败
中国航天产业突围正逢时
商业航天与航天商业化:
商业航天倒逼航天商业化
浅谈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概念
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忧心
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前景
大航天时代: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上)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下)
跳出航天:
跳出航天来思考和谋略商业航天(上)
跳出航天来思考和谋略商业航天(下)
北斗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
独家: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北斗的未来在世界
航天技术民用及二次开发:
民用航天:航天梦想与现实的交汇
航天技术民用转化机制的两个范本:基于NASA和ESA的分析
构建中国航天技术转让机制的思考
航天技术改变人类生活:从肌肤保养到太空育种
分享最前瞻性话题,
传递最正能量声音。
卫星应用领域第一刊
卫星与网络
联系我们
内容、营销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nongyan258766
投稿邮箱:
Emil:tougao@yinhexi.la
杂志订阅请联系:
Emil:dingyue@yinhexi.la
卫星与网络satnetdy
关注微信号,每天收看我们的消息
卫星与网络为您推送精品阅读
- 央行最新报告:银行这类存款持续减少,互联网金融分流影响明显
- 铝制饭盒、四格盒饭、互联网订餐--列车大厨说变化
- 易观:2017年第4季度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交易规模达768.6亿元
- 狗年热点大换班!,节能环保、航天军工、文化教育和互联网经济
- 【港股通道】港手机产业链股逆市走强!
- 单纯仪器市场已成红海,政策助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
- 返乡日记|互联网下耄耋“空巢老人”的狗年春节[图]
- 韩国游戏产业振兴相关法:将加重外挂制作者处罚
- 【深网】互联网巨头较量升级 红包大战升级2.0时代
- SpaceX卫星互联网服务获FCC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