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道理你看到后,人生就不一样?
点
上方“如是英才集团”,查看更多
S型人和N型人
人的性格除了内向、外向的分法,还可以从“如何接受信息的角度”,把人分为S型(实感型)人和N型(直觉型)人。
S型(Sensing实感型)人满足于感官接收到的信息:“我听到、我看到、我闻到、我摸到……,所以,它是什么?
N型(Intuition直觉型)人习惯于用直觉来处理收到的信息:“我觉得、我联想、我推测、我判断……,所以,它意味着什么?”
S型人对周围的生活细节非常关心,重视经验,喜欢收集数据来说明问题,N型人中一部分对热衷于寻找事情的规律,一部分人对那些奇思妙想很着迷。
S型人和N型人在工作上配合很可能变成杯具。S型人常常觉得N型人全是道理,没有根据,全是想象,没有操作性;N型人常常觉得S型人全是现象,没有结论,就算有结论,也缺少意义,就算有意义,也缺少对未来的洞察。
大多数人都比平均水平高?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对数万人的“自我评价”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人对自己道德方面的评价,明显高于对其他方面的评价。这也是“大多数人都比平均水平高”这个笑话的来源。
电影《十二公民》(内地版)里有一个证人,说自己亲眼看见被告杀人了,这个老年人看上去是如此人畜无害,讲得又如此信誓旦旦,以致于没有人怀疑他会冤枉被告。
但实际上,这个证人是个独居多年的老年,平生第一次站在了媒体的聚光灯下,他知道有那么多人想听到他那句对案情至关重要的证词,如果说自己没看到,那多没面子啊。而且那个凶手有明显的杀人动机,就算自己说谎,也不会冤枉他。
当我们自以为站在道德的一方时,我们更容易表现出过度的自信,引发“错误的热情”。同样,在我们因此犯下过错后,我们也更觉得别人应该原谅我们。
不能遇上此生最爱的人,只能喜欢身边最近的人
大部分人的第一段友谊都是源于同学关系,心理学称之为“接近性”,为什么“接近性”在友谊关系中如此重要?
心理学分析认为:“接近性”能提升交往的预期成功率,比如说,我们不喜欢高攀隔壁班的校花,而更愿意选择同宿舍的女生。因为我们是普通人,不是古龙小说里视朋友为生命的人,我们都愿意付出精力,去维系一段成功率更高的关系。
大部分友谊的本质都是“不能遇上此生最爱的人,只能喜欢身边最近的人”。
于是,我们逛同样的街,口红的颜色越来越接近,彼此适应对方的口味。我们在寻找彼此的共同点时,我们以为,这就是友谊。
喜剧的秘密
大人逗小孩,之所以哈哈大笑,因为小孩子的所有算计、所有反应都在大人的预期之中,而他们却一点也不知道。大人享受的是玩弄他人于股掌之间的优越感。
这也正是喜剧片让我们开心的办法之一。《唐伯虎点秋香》里,观众看华府的芸芸众生,好像大人们看“中二病”的00后:武状元是那个有点块头就冒充黑社会的“胖虎”、石榴姐是那个无自知之明的差生、二公子是那两个拿家里的钱摆阔的富二代,而秋香,就是文艺女青年的前生——“文艺女生”。
《唐伯虎点秋香》把华府从书香世家变成鸡飞狗跳的菜市场。各色人物在被命运地摆布的同时却浑然不知,如脱轨的列车一般,盲目的碰撞,上演了层出不穷的尴尬。而观众在不怀好意地围观中,捧腹大笑。
喜剧用全知视角,让观众有“剧透”的优先权,能够“俯视”角色,像笑看红尘的高人一样,看着剧中人物被欲望所困、受贪婪驱使、为虚荣所累——能不开心吗?
拖延并不是拖延症,害怕拖延才是
什么叫拖延症?就是你每次都想改,却难以改变,于是你对自己失望透了,愈加拖延。
所以拖延并不是拖延症,害怕拖延才是。
我的方法就是对自己说,所谓拖延不就是和自己撒个娇吗?我干嘛要像别的自媒体人一样,一日一更?反正喜欢你的人不在乎每天看到你,不喜欢你的人看到也不会转发。
时间就是金钱,你看我在拖延,其实我是在炫富。人活到一定年纪,又没什么钱,还不让我拖延点时间炫炫富吗?哈哈。
建议权与决定权
领导的权威永远建立在决定权的基础之上,下属的空间永远在建议权的灵活运用上。
从领导的角度上看,领导的权力说大也大,他有最终决定权,说小也小,他没有拟方案的权力。当然,也可以直接授意下属,但好的领导通常不会这么做,这既有损下属的工作积极性,也坏了规矩。
在一个理想的工作状态中,建议权与决定权呈现微妙的制衡关系,一个好的领导不能越俎代庖,强行介入下属的建议权,但又要将自己的思路体现在下属的建议中。而下属既要理解领导想要什么,又要有自己的判断,做出专业的方案来,以体现自己的工作能力。
宁可“错误的接受”,也别“错误的拒绝”
日常生活中的错误有两种,一种叫“错误的接受”,一种叫“错误的拒绝”。
比如你在判断一位异性对你的感受时,错误地认为对方有意思,这叫“错误的接受”,错误地无视对方的信号,这叫“错误的拒绝”。就是说,这两种选择都有犯错误的可能,而且,这两种选择的代价和收益刚好相反。
告诉你心理学家的答案吧:在这个问题上,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原因很简单,两种错误的代价不同,如果是你表错意了,那顶多是大家尴尬一下,反之则是错过一段大好姻缘。
那为什么“错误的接受”通常要比“错误的拒绝”性价比更高呢?因为“错误的接受”是一种主动犯错误的策略,代价往往是可估计的,而“错误的拒绝”付出的是机会成本,你永远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更多阅读
所在行业被淘汰了,怎么办?全球首富贝索斯告诉你答案
不读书的人,到底输掉了什么?
你帮助过的人,和帮助过你的人,应该向谁求助?
经济学思维看职场:什么情况下,你是被第一个想起的?
职场报告:现在还没必要担忧AI完全取代你的工作
人事和我们,究竟谁错了?
简介
从事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应用,以
及人力资源互联网
运营的专业化机构
提供全面人力资源
解决方案
如是
·
英才
公众号:roshigroup
邮箱:business@roshi.cn
- 过去20年买哪些股票最赚钱?
- 大儿子结婚打算给20万,看到儿媳妇晒大钻戒,我冷静的提出离婚
- 甲状腺结节癌变前有哪些征兆
- 一人率兵即将统一中国,却看到墙上有他的“名字”,倒地抽搐而亡
- 姐姐出嫁我送六千红包,看到她给我的回礼,我忍不住泪流
- 十二生肖中,先天优越的三大生肖,应往哪些方面发展?
- 慈禧首次看到灯泡时,说一句让人哭笑不得的话,此人差点笑出声来
- 老公重病去世,我照顾公婆9年,无意看到公婆的存折我悔不当初
- #健康过大年#连打麻将十小时肺栓塞!久坐还有哪些危害?
- 你知道吗?哪些标志证明她们的“特殊”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