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火背后:教育部三令五申,为何农村学校还在消亡?
欢迎您来到傻大方资讯,本页内容是《一场大火背后:教育部三令五申,为何农村学校还在消亡?》,既然来了就转发一个再走呗。
正文开始:
理性·建设性
尽管在2012年后,盲目撤点并校被教育部叫停,“合理布局农村学校”成为地方政府教育规划文件中的常见客。然而农村学校的消亡仍在继续。
如果不是12月26日晚的一场大火,“西埔中学”仍然会被人们遗忘在村庄的边隅。这所位于福建莆田山亭镇西埔村的中学,自2013年被撤并后,空置至今。校舍四周挤满村民崭新的房舍,园内长满了半人高的荒草,学校的大门早已消失不见,。相似的空壳校在中国许多乡村随意可见。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强势进程,乡村人口不断外流,学龄人口减少,进城择校正在成为农村人的选择。乡村学校在生源减少的大背景下,逐渐走向死亡。与此同时,乡镇中心校与城区学校则面临着大班额的困境。中国的农村校园布局在经历过上世纪末的“村村有小学,镇镇有初中”后,终于在本世纪前十年迎来了激进化的“撤点并校”,尽管在2012年后,盲目撤点并校被教育部叫停,“合理布局农村学校”成为地方政府教育规划文件中的常见客。然而农村学校的消亡仍在继续。
荒置的“空心校”
西埔村中学建于上世纪90年代,曾是邻近七八个村子村民的共同回忆。80年代末,中国实行以乡镇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由于乡镇财政紧张,大量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由村民捐款兴建,这所学校也不例外。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西埔村及邻近村庄的人口大量外流,生源持续减少。在对生源、设备、校舍、师资进行综合考量后,2013年,地方政府决定将其撤并,学生安排至乡镇上的一所新中学,并对老师进行了分流。之后,这里便成为了一所空壳学校。直至后来迎来了大火,西埔村村支部书记回忆起火灾当晚的场景,仍心有余悸。“有村民在学校外面烧垃圾,加上最近天气比较干燥,火星就进了学校,把学校里的荒草给点燃了。”从当晚村民拍摄的视频来看,学校内火势冲天、浓烟弥漫。庆幸地是大火在进一步蔓延前被成功扑灭,好在是这里是座“空心校”。除西埔中学外,邻近的几个村庄,还存在着不少废弃的“空心”小学。它们的命运与西埔中学大致相同,或因为生源减少、或校舍老化,最终难逃被关停的命运。村支部书记开始担心村里唯一小学。前不久,西埔村村委请专业的公司来给小学校舍做鉴定,鉴定结果是“学校地基不稳,属于危房”。“西埔村是一个大村,学校可千万不能关掉。现在村委会和老人会协商,准备先自己筹钱翻建,之后看能不能从教育部门申请些经费来。”他说到。空壳校的背后,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高城镇化率与农村教育的持续萎缩。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城镇化率已达75%,这意味着有四分之三的学龄人口挤向了城镇。“正常情况下,义务教育城镇化率和居民城镇化率这两个数据应该是相当的,但现在前者多出近20%。除了随迁子女外,大量农村学生进城择校。”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向采访人员表示,“农村学校的减幅也超过了农村学生的减幅”。2001 年,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要求地方政府“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这标志着新一轮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的开始。尽管2012年,教育部叫停盲目撤并,地方政府行政性的撤点并校受到更严格的制度约束,但农村学校的消亡之势并未得到遏制。“不同于2012年以前主动关停学校的管理策略,如今地方政府更多的是一种任其消亡的态度,放弃而非主动改善农村学校。”杨东平说。在集中化、中心化与地区化、分散化这两种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思路间,地方政府对前者更为青睐。“改善农村教育的一个难题是,农村学校小而分散,相比于在城镇集中办学,改善农村学校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和成本。”杨东平说。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规模化办学的经济效益更为凸显。密歇根大学教育经济学博士候选人叶晓阳向采访人员算了一笔账,“校规模在150人以下时,生均成本直线下降。如果说1个人的生均成本是六千,150人的生均成本可能只有两千,大于150人时,生均成本趋于平稳”。不论是强制性地撤并农村学校,或是消极地放任农村学校自然消亡,地方政府集中化布局思路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笔理性的经济账。“公办学校的拨款按照人头来,一个班级规模越大,生均成本越低。学生集中可以起到节约经费的效益。”叶晓阳分析道。
能力与动力不足
农村教育何去何从?
“集中化办学与管理者对未来城乡发展的判断密切相关,但未来农村人口会如何变化有待考量。至少我们不应用人为的判断来助推这件事。”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邬志辉说。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存在已成为既定的事实。如何对待农村小规模学校?观点并不一致。一种观点认为,小学教育城镇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在城乡小学教育差距难以缩小甚至日益拉大的情况下,进一步撤并乡村小规模学校,继续向城镇集中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杨东平认为,现代化并不意味着消灭农村学校,教育现代化是未来农村学校的发展方向。“小而差、小而弱是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普遍状态,目前有四分之一学龄人口在小规模学校中就读,如何让农村学校由小而差转变为小而精是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除了民间的呼吁外,国家不断重视城乡教育一体化、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2015年,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必须全面保障村小和教学点办学经费,加快探索建立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机制和管理办法”。2017年12月25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统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现场推进会上指出,需要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实施乡村教育底部攻坚,合理布局农村学校。但叶晓阳认为,未来农村学校的发展仍需克服重重难题,生源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在经历了十余年激进式的撤点并校后,城乡教育失衡的格局已经形成。“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即使地方政府想要认真办农村学校,也难以吸引学生回到农村。”面对农村教育财政较为薄弱、教育经费不足的现状,开拓农村学校资金来源或许是一条可行的路径。杨东平在湖北调研时发现,有的农村学校充分挖掘校友资源,通过让成为企业家的校友担任名誉校长的方式筹措资金。“农村学校可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办学、鼓励乡镇企业介入,而非仅仅依靠地方教育部门的财政拨款。”杨东平说。
经 济 观 察 报
∣
理性 建设性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 香港富豪背后的大佬,他用千元就赚到百亿,澳门赌王都曾帮他打工
- 为什么日本人这么喜欢切腹自尽?原来这才是背后真正的原因
- 中国股市爆炸性利空突袭,下周一场风暴或将再次席卷A股!
- 梦幻西游玩家为你分享 极品装备背后那不为人知的秘密
- 婆婆给孙子吃大虾给我女儿吃剩菜,生病也不管,我大闹一场
- 春晚的没落背后是经济的崛起
- 情人节,咱们先来一场佛系爱情?
- 为什么你输掉了人生长跑?一场毕业20年的同学聚会,一目了然
- 为什么你词汇量都上万了,还是读不懂原版书?背后的原因是....
- 【健康人生】痛才领悟:流感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