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之形|解析《声之形》京阿尼精神的极致表现和教会了我们一些事( 二 )



但是渐渐地 , 他的赎罪心情变得越来越复杂 , 因为她发现她越来越珍惜这段友谊 , 即便被以前的同学植野质疑是伪善 , 他还是很想每天都陪伴着硝子跟他的妹妹 。
小学的时候硝子跟他打手语要求做朋友时 , 他觉得很恶心 , 还把他推开 。 长大之后的将也却积极地去学会手语 , 主动向硝子说他希望两人能够成为真正的朋友 。 或许是经历了跟硝子同样被否定的痛苦 , 他的同理心 , 转变成想要赎罪的心情 , 渐渐的又转化成对于友谊的渴求 , 因为他在硝子身上看到了那个无助 , 却又努力想要融入大家的自己 。 于是他决定要一直守护销子 , 守护着小时候的自己 , “不要轻易否定一个人的努力 , 或许他已经尽了全力” 。


视角的转折
这部电影有一个特别的地方 , 就是在将也眼中除了亲人之外 , 身边所有的人的脸上都画了一个大叉 , 这个象征的是将也失去了对生命的热情 , 所以身边的人对他来说都只是与他无关的陌生人 。

他看到对方的脸 , 却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子 , 他听得到对方的声音 , 却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 , 这样也总是看起来漠不惊心 。 但其实他对于人与人的互动关系非常敏感 , 甚至可以说它是一个贴心的孩子 。 小时候在他观察到销子被班上女生排挤 , 他曾经忍不住提醒“你再这么白目 , 小心就没朋友了” 。 长大后准备自杀的将也担心家中经济 , 还努力存了一大笔钱给妈妈才准备轻生 , 知道销子姐妹俩爱喂鱼也总是准备好面包去找她们 。

我们猜测单亲的将也以及他嫁给外国人的姐姐 , 连同独自养家的妈妈 , 应该一直以来都在辛苦地面对社会的异样眼光 , 所以这样他才会特别的敏感又独立 , 甚至害怕自己不被群体可以接受 , 习惯了在同学间不看不听也不说的他 , 总是低着头胡思乱想 , 才会没有注意到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他想要友谊 , 不是只有他感到格格不入 , 也不是只有他想要自杀 。
因为硝子也想要跳楼自杀 , 但她却被当场目击者的将也给一把救起 , 反倒害得将也意外坠楼 。 硝子因为听障自觉造成他人困扰 , 不管大小事总是先道歉再说 , 却没有注意到自己一味的退让 , 其实也造成了他人的误解 。 硝子被植野告知讨厌她的原因 , 就是因为它的存在造成了别人的困扰 , 但她却不试着做些什么 , 只会道歉 , 于是硝子才会决定跳楼 , 因为她再也不想成为别人的包袱 , 但她却在将也坠楼之后 , 才惊觉到自己在别人心中的重要性 。

除了自杀 , 她更应该积极的去做一些什么 , 才不会愧对一直以来为她付出的人 。 她发现曾经身为被霸凌者的自己 , 是有能力拯救霸凌者的世界的 , 而这个一度活不下去的自己 , 却反而在无意之间拯救了另一个活不下去的灵魂 。 反过来说计划跳楼的将也也在拯救了跳楼的硝子之后 , 确认了自己想要活下去的心意 , 救人的他反倒被拯救了 , 不管是心灵上还是肉体上都是 。
我们猜测电影里的许多局部视角 , 应该就是在暗指片中的人物们“总是以自己的观点来看外界” , 进而造成自己太过武断、狭隘甚至是妄自菲薄 。 我们总是在低落无助时贬低自己 , 认为世上少了自己也没有关系 , 但是却没发现没有人能够替代我去爱身边的人 , 甚至被爱 。 而这些深刻的击败其实都在只是因为自己一时的钻牛角尖而已 。 这部电影让小编哭最惨的地方就是最后 , 当将也敞开心房所有人脸上的XX掉落满地时 , 他突然发现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无比的美好 。 他终于能够清楚的看见每一个人的脸 , 听到每个人的声音 , 也看见了每个人内心的美丽 , 才发现一直以来自己并不孤单 。 “人的一生 , 是由许多无法替代的东西所组成的 , 包括你自己” 。

心境的转变
《声之形》的巧妙之处 , 除了深刻呈现加害者与被害者的动态关系 , 更是真实大胆地描绘了旁观者的各种心态 , 以及他们对于自身的批判 。 当班上排挤硝子时 , 佐原是唯一一个自愿学手语帮硝子跟外界沟通的人 , 但也因此招来敌意 , 认为他伪善虚假 , 进而被迫离开 。 而长大后的佐原虽然很高兴看到硝子 , 但也对当时自己的怯懦感到羞耻 。 而个性像大姐头的植野 , 生性直率 , 是班里第一个热情招呼硝子的人 , 但也是在麻烦的笔谈沟通之后 , 觉得肖子很麻烦又很白目 , 所以带着其他女生疏离了硝子 , 还跟将也一搭一唱的捉弄着他 。
而长大之后愤世嫉俗的植野更是看不下去销子只会道歉 , 跟着将也出双入对 , 认为这只是一段奇怪又虚伪的关系 。 川井美树从小是个乖乖孩子 , 一开始很照顾销子 , 但却也慢慢的跟着疏远她 , 她觉得身为同学能做的都已经做了 , 是其他同学太过分 , 他也很无奈 。 在一次跟将也的争执中 , 她说出了将也从前霸凌的黑历史 , 害的酱也又遭受异样的眼光 。 但随着将也与销子的和解 , 以及在与他们的冲突过程中 , 这些旁观者的心境也随之改变 , 不仅跟自己和解 , 也与彼此重新建立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