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腾讯动漫缺了一束光( 三 )


腾讯动漫IP开发中心总监李筱婷曾公开表示 , 头部作品更多考虑原作小说粉丝的需求 , 以及结合动漫领域的用户的喜好来进行 。 而中腰部作品 , 则更多承载了将漫改环节放进阅文网文为源头的IP产业链中 , 并起到相应放大价值的作用 。 简而言之 , 漫改的目标是讨好目标观众 。
与其说动画是IP商业价值的“放大器” , 倒不如说是IP商业价值的另一种压榨模式 , 动画是为了赚钱而做 , 而非为了创作而做 。 正如近期大火的真人版短剧 , 剧情尴尬如斯 , 却依旧勾引到大把观众 。
国漫有真正的艺术家吗?答案必然是有的 , 但做艺术家的前提 , 是活着 。 一部动漫的制作成本堪比一款3A游戏的开发成本 , 足以压垮一个小公司 , 创新意味着不再“随大流” , 更意味着风险 , 而有能力承担风险的商人 , 不在意梦想 。
正如漫画编剧小徐在知乎平台的回答 , “有燃烧梦想想法的人 , 没有燃烧梦想的能力 。 有燃烧梦想能力的人 , 已经过了燃烧梦想的年纪 。 ”
而国内市场的大环境下 , 快餐作品更受欢迎 , 而正餐作品无人尝试 , 为了迎合食客 , 商人的货架也摆满快餐 。 食客吃得开心 , 商人赚得轻松 , 看似一片平和 , 但长期无疑会产生更大的隐患 。
制作动画是一个造梦的过程 , 如果仅仅根据大部分人的梦仿制 , 那么这样的快餐式作品终究难以担起一声“神作” , 必将逐渐淹没在时间长河 。
国漫之光究竟在何处 , 数亿观众翘首企足 。 寻光的过程需要时间 , 更需要试错 , 而腾讯动漫更愿意求稳 , 似乎注定无法做那个追光人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圈内新知” , 作者:柠檬, 编辑:月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