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让公司濒临破产的《七武士》,凭什么是日本百部电影第一名?( 二 )

村民们都是老实人 , 老实人的沉默会隐忍许久 , 可一旦让他们找到爆发口 , 则如决堤的口一样 , 越泛越大 。
七武士抓了山贼的一个探子 , 将其五花大绑在村民面前 , 他们看到与之有血海深仇的仇人 , 都拿起了平时种地的锄具来报仇 。

哪怕是腿脚不利索的老母亲也恶狠狠地跑过来 , 恨不得食其肉 , 喝其血 。
即使那个俘虏连连求饶 , 村民也不肯用当初别人可怜他们的那种情感去感同身受 , 因为沉默太久了 , 不在沉默中爆发 , 就在沉默中死亡 。
他们很幸运 , 遇到了七武士 , 认识了山贼的脆弱 , 从这一刻开始村民不再是懦弱 , 而是站起来的代表 。

知己知彼后 , 民智一开 , 指导思想和枪杆子便随之而来 。
村民们习惯了逆来顺受 , 苦难来了当糖往肚里咽 , 七武士想让他们拿起武器 , 可他们胆怯 , 但这又不能怪他们迂腐 。

七武士的做法不是谴责 , 也不是放弃 , 而是一步步引导 。
制定防御计划 , 使山贼的探子不能随意进来 , 让村民们看到成效 。
抓住俘虏 , 在愤怒的感召下 , 交由村民自行处理 , 让村民们看到自己的强大 。
偷袭山贼的老巢 , 烧死部分山贼 , 让村民们意识到山贼不是铜皮铁骨 , 刀砍也会一命呜呼 。


第一个死去的武士和他留下的战旗彻底唤醒村民们革命的思想 。
旗帜是指导思想 , 只要旗帜飘扬 , 七武士便在 , 村民们心中的神也就不倒 , 就敢一往无前 , 自此民众彻底觉醒 。

所以他们在看到自己的房子被山贼烧毁后 , 不再只有哭哭啼啼、怨天尤人、听天由命 。
而是大声吼道:“管那破房子干啥 , 大家赶紧回到自己的岗位” , 此时他们才算真正理解了什么是革命 , 革命胜利了才会有更好的家园 。

万事俱备 , 只等山贼一来 , 七武士振臂一呼 , 革命大势便如汹汹江水 , 不可阻挡 。
可革命毕竟不是一腔热血 , 山贼有四十多人 , 与他们对攻显然不可取 , 于是七武士采用分而歼之和关门捉贼的办法 。
他们与村民们一道 , 零敲牛皮糖 , 小口小吃逐步扩大 , 不断歼灭山贼有生力量 , 积小胜为大胜 , 达到战略上消耗山贼的目的 。

这样做 , 对山贼来说 , 可以打击其士气 , 动摇其信心 , 消耗其力量 。
对村民来说 , 能够锻炼他们的战斗水平 , 磨合事先制定好的战术策略 , 一举两得 。
所以我们在片中可以看到七武士先是放一个山贼进来 , 几次之后再放两个山贼进来 , 最后让全部山贼都进来 , 进行最终大决战 。
村民们也随着次数的增多 , 勇气值提升了 , 配合度默契了 , 面对山贼挥舞的刀 , 不再是伸头 , 而是给他一枪 。


可七武士教会了村民革命 , 并帮他们赢得了革命后 , 他们便忘记了武士们的付出 。
村民插秧的热闹与武士坟堆的冷清 , 映照着武士的赞歌与悲歌 , 也讽刺着村民的漫不经心和狡猾自私 。
有困难时 , 他们的弱小是盾 , 与武士们总隔着一层纱 , 看得清他们的内心 , 却触达不到他们的心里 。
危机解除后 , 他们的冷漠是矛 , 一枪一枪的插在武士的心头 , 让武士输的一败涂地 , 而他们却赢得自得其乐 。

也许这种狡黠就叫做劣根性吧 。
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 也做不了什么大义 , 却可以在乱世中苟活下去 。
尽管这种行为令人不齿 , 但是他们只想好好活着 , 哪管事后的武士死活 , 这是人性的赤裸展现 。

革命胜利后 , 大家只想轻松 , 不顾英雄曾做过的披荆斩棘的事儿 。
风一吹 , 所有的痕迹都会被掩埋 , 无人知道英雄来过 , 就像满目荒凉的山村一样 , 被大山围着 , 什么都进不来 。

可这种反差又是谁的错?
村民们只想安居乐业 , 没有错;武士们恪守武士道精神 , 也没有错 。
错的是人心本就不古 , 为何要强求所有人都是圣人 , 而这就是《七武士》的伟大之处 , 既能推进电影的进步 , 又不失人性的挖掘 。
这样的电影不是第一名 , 又有哪部电影可以担当此名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