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多|为何在ACGN中,受伤的总是世界?( 二 )



刚开始 , 他只想把帝国体系下的一切全都扬了 , 就像他的“一切战术转掀地板”一样 。
不过 , 一路走来 , 无数因他而死、相信着他的理想的灵魂 , 强迫着良知尚在的他思考毁灭之后的问题 。
所以 , 我们才能看到“零之镇魂曲”这样的绝唱 , 他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 同时完成了自我救赎与新世界的构建 。

另一个“建构派”毁灭者的典型夏亚 , 有着和鲁路修不一样走势的人物弧光 。
夏亚多次尝试过建立新秩序 , 但这些尝试无一例外都因为各种原因失败了 。
最后 , 在一种壮志难酬的焦虑与愤怒中 , 夏亚不再去思考毁灭之后的重建 , 而是直接将阿克西斯砸向地球 , 先扬了地球再说 。

这类人物的魅力 , 往往在于一种神圣感 , 他们必须与世俗的欲望保持一定的距离 , 要将自己大部分的身心都献给他们宏大的志向与抱负 。
一旦从神坛跌落 , 零落入尘 , 当即就会成为遭人耻笑的小丑 。
往远了看 , 夜神月的“还有其他人能做到吗”被做成喜感的表情包 , 往近了看 , 艾主席因为一句“那种事情不要啊”逼格全丢 。 (今天咱换个人迫害 , 放艾主席一马)

不过 , 归根结底 , 这种“建构派”的毁灭者 , 多多少少都有点“复仇”的意味 。
世界向他们展示了最丑恶、最不堪入目的那一面 , 被世界以痛吻过后 , 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回敬一耳光 。
话说回来 , 如果真的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 谁又会想着去毁灭世界呢?

“建构派”的毁灭者大行其道 , 而单纯因为复仇就想毁灭世界的反派 , 反而非常少 , 仿佛不带个高大上的理想就不配成为反派了一样 。
也许 , 没有理想与信仰这种内生动力驱动的复仇者 , 容易站不住脚 。
挑剔的观众会从各种角度挑他的毛病 , 这种人物也容易莫名其妙地被感化 。

一个失败的例子就是《Re-Creator》中的白毛军姬阿尔泰尔 , 她穿越次元壁来到现实世界就是为了给她自杀的创作者复仇 。
所以 , 当她找到一个创作者岛崎刹那可以活下去的世界之后 , 她的复仇立刻就失去了动机 。
她从来都没有试着理解过 , 是什么逼死了岛崎刹那 , 也没有想过去改变现状 。

02诸君 , 我喜欢战争
尽管世界毁灭者经常有宏大的志向作为动机 , 可有些时候 , 非常私人而微小的理由同样也能推动一个人走向灭世的道路 。
本章节的标题的出处——《Hellsing》中的少校 , 便是这样一个角色 。
他统领着最后的纳粹余孽 , 在战争结束60年后重燃战火 , 率领食尸鬼的虎狼之师降临伦敦 , 屠戮生灵 。

他不是什么纳粹的信徒 , 不相信小胡子的那一套说辞 , 他甚至知道自己发动的这场战争注定失败 , 事后注定被清算 。
即便如此 , 他还是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其中 , 投入到这场必败的战争中 。
因为对于他来说 , 战争不是手段 , 战争就是他的目的 , 生灵涂炭、伦敦陷落只是副产物罢了 , 他只喜欢战争本身 。

而这类“愉悦犯”类型角色中 , 最典型的 , 莫过于DC的小丑了 。
他简直就是“熵增”这一物理现象的人格化 , 不求金钱 , 也不求地位 , 在追求混乱与无序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
正因他除了混乱与无序之外别无所求 , 所以他永远无法被消灭 , 永远无法与世界妥协 。

《心理测量者》中的槙岛圣护、《fate》系列中的言峰绮礼、《高达Seed》中的劳鲁克鲁泽……
尽管这些“愉悦犯”毁灭世界的规模各不相同:有人只是扬了一座城市 , 有人要把地球和殖民卫星全扬了 。
可他们都有着同一个特点:他们的道德观就和正常人有着本质的差别 。

“建构派”的世界毁灭者 , 总归有一套自己的乌托邦理论 , 他们的心中有一个更好的世界 , 可以在丑恶的旧世界废墟上建立 。
而“愉悦犯”是纯纯的“管杀不管埋” , 他们扭曲的价值观让“毁灭世界”这件事于他们来说成为一件无上的乐子 。
至于毁灭之后怎么重建?那不是他们要考虑的事情 。

在这类“愉悦犯”反派身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他们越屑 , 他们的人气就越高 。
也许 , 纯粹的恶就是他们的卖点 , 他们的价值观与世俗伦理偏离得越多、越不能为观众理解 , 他们就越受欢迎 。
这一点 , 和“建构派”是完全反着来的 , “建构派”的形象更像是圣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