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史书中有哪些看起来轻描淡写但品味起来很残酷的话?( 二 )


文章图片
而关东蝗大起 , 蜚西至敦煌 。
——《史记·大宛列传》
汉武帝时期 , 关东地区出现严重的蝗灾 。 在史书上只是记载了蝗虫从关东飞到敦煌 , 关东地区指的是函谷关、潼关以东的地区 , 函谷关现在位于河南 , 也就是到敦煌有四千左右里 。 可以想象一下 , 铺天盖地的蝗虫连飞几千里 , 粮食不存 , 赤地千里 , 随之引发的就是饥荒 。 这一场灾难不知多少人背井离乡 , 又有多少看不到的号哭绝望 。
【历史故事】史书中有哪些看起来轻描淡写但品味起来很残酷的话?
文章图片
旱蝗 , 大饥疫 。
——《明史》
旱灾、蝗灾、瘟疫 , 每一个都是重大的灾祸 , 这是三个连在一起的灾难 。
1343年 , 淮北发生旱灾 , 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 。 朱元璋就是经历这次灾难的人物 , 他的父母、大哥在不到半月的时间先后去世 。 为了活命 , 朱元璋不得不和幸存的二哥分开 , 去求生 。 走投无路的朱元璋为了一口饭 , 不得不剃度当了和尚 , 不想在灾荒之下 , 寺庙也难以维持 , 又打发他去云游化缘了 。 朱元璋当过和尚 , 要过饭 , 不只是因为他家穷 , 在那样的灾难下 , 又有多少人无法生存呢 。
【历史故事】史书中有哪些看起来轻描淡写但品味起来很残酷的话?
文章图片
乃挟诈而尽阬杀之 , 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 。
——《白起王翦列传》
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 长平一战奠定了他后世几千年的威名 。 这一战白起带领秦军大胜赵国 , 对于赵国投降的士卒“挟诈而尽阬杀之” 。 就是这短短的几个字 , 包含着四十万人的生命 , 赵国前后死了四十五万人 , 只有240人回家 。
四十五万人 , 这是什么样的概念 。 这些人都是赵国的青壮年 , 他们是一家中父母的儿子 , 妻子的丈夫 , 孩子的父亲 , 他们都是一家的顶梁柱 , 他们都死了 。 这一战过后 , 赵国的百姓家家皆缟素 , 户户皆白绫 , 十户九室无儿郎 。 战争无论输赢 , 受苦的永远是老百姓 。
【历史故事】史书中有哪些看起来轻描淡写但品味起来很残酷的话?
文章图片
衣冠南渡 。
——《史通·邑里》
在历史上有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现象 , 都是因为动乱而发生的 。 第一次是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 , 第二次是安史之乱后 , 第三次是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 。 《史通》里的衣冠南渡是西晋末年 , 士族躲避战乱的一次南迁 。
西晋是个短命的王朝 , 只存在了51年 。 在西晋末年天下已大乱 , 永嘉五年(311年) , 匈奴族刘聪率军攻陷洛阳 , 俘虏晋怀帝司马炽等王公大臣 。 316年 , 刘曜又攻入长安 , 俘虏晋愍帝 , 西晋走向灭亡 。 经过永嘉之乱后 , 北方进入战乱不休的五胡十六国 , 琅琊王司马睿在南方建立政权 , 史称“衣冠南渡” 。
衣冠南渡 , 衣冠就是衣服和帽子 , 是士以上的服装 , 指的是士大夫 。 衣冠南渡就是在永嘉之乱中 , 士大夫们都跑到了南方 , 但是北方一直是中原大地 , 还有着无数的老百姓 。 衣冠南渡背后是北方的一片黑暗 , 《晋书》记载“北地沧凉 , 衣冠南迁 , 胡狄遍地 , 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 。 在当时有一支被认为是古代最凶猛强劲的农民部队 , 他们叫乞活军 。 乞活军 , 乞活 , 乱世中乞求活命自保 , 他们是老百姓面对乱世的一种抱团求生行为 , 他们的悲壮凄惨从名字就可以看出 。 这一切 , 就在衣冠南渡后面的北方 。
【历史故事】史书中有哪些看起来轻描淡写但品味起来很残酷的话?】史书中往往都是这样简单而又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