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遇见的2021,新能源车企们的“下半场”即将开始( 三 )


可以遇见的2021,新能源车企们的“下半场”即将开始文章插图
如此一来 , 不少头部自主企业也开始创立属于自己的高端新能源品牌 , 而且称它们为“新”造车新势力 。
2020年7月 , 东风汽车正式发布全新高端电动车品牌岚图 , 首款车型岚图FREE定位中大型智能电动SUV , 将于2021年第三季度交付 。 11月 , 长安汽车也宣布将要联合华为、宁德时代打造一个高端智能汽车品牌 。 一个月后 , 长城汽车独立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SL项目组”也浮出水面 。 与此同时上汽集团也发布了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智己汽车 。
可以遇见的2021,新能源车企们的“下半场”即将开始文章插图
而它们其中 , 最早也是最快实现量产的是来自北汽的高端新能源品牌ARCFOX , 其首款车型αT已于2020年10月正式上市 。 不过ARCFOX αT上市后的销量表现并不好 。 根据乘联会数据 , 2020年10月 , ARCFOX αT终端销量为336辆 , 11月仅有94辆 。 如此一来 , 自主品牌的“新”造车新势力想要成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
可以遇见的2021,新能源车企们的“下半场”即将开始文章插图
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造车方式 , 那么此时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早已不在以前的赛道中了 , 想要 “弯道超车”并不轻松 。
合资也要“插”一脚
作为整个汽车行业的领导者 , 合资品牌一直都处在新能源市场的初级阶段 , 没产品、没技术再加上不重视 , 让合资品牌的新能源之路越走越窄 , 想要拓宽这条路 , 合资要做的事真的太多了 。
其中 , 大众的反应是最强烈的 , 依靠着已经推出的MEB模块化电驱动平台 , 大众已经相继推出了ID.3、ID.4两款车型 , 而且大众依旧采用双车战略 , 目前ID.4系列已在一汽-大众佛山工厂和上汽大众安亭工厂投产 , 两家工厂总产能或达60万辆 , 这个数字高于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产能 。
可以遇见的2021,新能源车企们的“下半场”即将开始文章插图
排在大众身后的便是日产了 , 旗下全新纯电动SUV Ariya将于2021年正式投放中国市场 , 为了实现全面电气化 , 日产还更换了车标 , 该款车型将在武汉新工厂投产 。
可以遇见的2021,新能源车企们的“下半场”即将开始文章插图
与此同时 , 福特也有大动作 , 面向全球推出首款纯电动车型Mustang Mach-E ,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由长安福特制造生产 , 有望在2021年上市 。 现代品牌也在年底推出了属于自己的E-GMP纯电平台 , 旗下的IONIQ 5也将于2021年正式亮相 。
对于合资品牌的集体发力 , 本就“局势”不稳的中国新能源市场势必会迎来又一次“血雨腥风” 。
A00级“玩法”还能再来一年?
自主品牌想要革新自救必然没有那么容易 ,但唯一可以独善其身 , 冲破重围的竟是A00级别的微型电动车 。
说的是谁想必大家应该很清楚 , 亮相5个月 , 销量便超过特斯拉Model 3 , 一举登上国内新能源市场销量榜首 , 它就是五菱宏光MINI EV ,2020年下半年最成功的电动车 。 与此同时《小型纯电动乘用车出行大数据白皮书(2020)》数据显示 , 按月均销量计算 , 五菱宏光MINI EV凭借43%的市场份额位列电动车市占率榜首 。 2020年11月 , 五菱宏光MINI EV月销量3.3万辆 , 超出特斯拉Model 3一万辆 。
可以遇见的2021,新能源车企们的“下半场”即将开始文章插图
产品力和安全性明显高于低速电动车的五菱宏光MINI EV之所以成功 , 第一是它精准的抓住了3万元级别的市场空缺 , 将我们平常看到的老年代步车进行了一系列的升级 , 让它们成为可以合法上牌的新能源汽车 , 两三万的售价对绝大部分家庭来说并没有什么压力 , 只要有指标就可以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