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应积极引入主题商环境场景,疏导心理压力( 二 )


 疫情下,应积极引入主题商环境场景,疏导心理压力
文章插图
如果想知道自己的压力程度究竟如何,可以自行做简要的压力测试。比如,用五个要素来衡量,包括出行自由、言语表达、消费方式、就业就学、疫情本身。对压力的衡量分类,可以用约束感受压力指标来表示,对于压力程度,可以用轻度、中度、重度来表示,由此形成一个压力测试矩阵图。
3,商环境场景的心理疏解功能
通过压力测试,可以发现疫情之下,消费是相对自由的,而普通大众消费的去处主要是零售场所。包括封闭式的商场、开放式的购物中心、奥莱等。
 疫情下,应积极引入主题商环境场景,疏导心理压力
文章插图
在疫情压力下,人们消费目的除了购物,还有间接地放松身心、转移或疏解压力的下意识需求。因此商环境场景客观上承担着心理压力疏解的功能。作为商环境场景设计者、零售方经营管理者,应该对此有敏感的认知,形成高度的改造、创新共识。
在日本的大数据监测中,从2020年疫情发展三个波段和人们进出购物中心、餐馆的行动频率对照分析看,随着疫情的迁延,人们的消费行为出现迟钝或者新适应的特点,反映了大众应对压力的心理规律,其中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对疫情风险的认识更加全面理性,二是对疫情的应对手段比较充分,三是自己逐渐形成心理惯性和行为方法。但是,这些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规避疫情风险,却在客观上对商环境场景的附加心理治愈功能,提出了主题专业化要求。
当然,要排除一种极端情况,就是封闭的店铺商环境场景,与安全防疫管理有紧密关系。如果防疫安全管理比较规范,没有疫情风险,则这样的场景能够更好地吸引和凝聚人气,留下长远的文化口碑,就像北海道当地便利店SEICOM品牌,日本大地震期间提供超值服务,如今还为消费者念念不忘;如果疫情风险严重,导致完全封闭,则不在讨论之列。
4、商环境场景疏解压力主题设计的建议
商环境场景作为大众潜意识的心理环境,就像一面镜子,在消费者心目中起着潜意识的诱导作用。类似正反案例非常多了,大家能一下子想起来的是某某大型商场传来自杀、伤害等惊悚案件。远一点说,1995年6月29日,韩国三丰百货店在20秒钟之内突然倒塌,造成502人死亡,937人受伤,至今仍然是很多韩国人的噩梦。
优秀的案例也有。2013年4月13日,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经过十年的整修,迎来重新开幕的盛会,镇馆之宝《夜巡》(Night watch)名画家伦勃朗(Rembrandt)的著名画作。为了纪念重张,组织者选择在一家购物商场动感再现《夜巡》故事,做成真人快闪版,随着警报响起,一个身穿中世纪服装的诡异嫌犯现身,急忙逃跑,接着出现用绳子垂降的古代士兵、中世纪军队来到商场抓捕嫌犯,整个过程让现场顾客惊叫连连。
假如可以把这种镜像功能与商环境设计融和在一起,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奇迹效果。它不需要投入华丽成本,却需要需要具有相当水准的心理学知识。
第一,拼装感应。提供设定好的主题涉及的元素,在限制的空间或平面,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或者提供给消费者自行拼装,体现出其内心潜在的投射愿望。拼装完成以后形成的图片要完整留存。与固定模式的拼图不同,这是顾客自由联想组合的图案。
第二,自然感应。通过自然环境,比如风、水、海洋、山脉、村庄等,或者是某些场面,比如放牧、战争、家禽嬉戏等,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应答游戏,完成一定作业,完成的场景要留存,与消费者进行互动交流。
第三,探寻感应。在提供的几种可能性当中,提供给消费者进行某些简单的探寻,这种互动与大型黑洞探险活动不同,难度很低,但是具有良好的诱导和疏解压力的功能。
第四,团队互动感应。团队是指三至十人的限定人数,在一定的空间内,完成某一项互动的游戏。通过与陌生人的非语言沟通,化解内心孤独压抑情结,达到减缓压力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