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语文天地》( 五 )


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 , 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 。在教学中 ,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潜能 , 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为他们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 , 创造广阔的学习体验空间 , 从中积极挖掘、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 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展思维 , 启发想象 , 发表个性化看法 。例如:在“想一想 , 填一填”中 , 孩子们一开始受到原有知识的思维定势 , 答案千篇一律 , 在教学中 , 我给孩子时间先回忆、体会对四季的感受并说一说 , 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 , 思维一下子开阔了 , 纷纷说出了自己的体会 , 有了“热气腾腾的夏天 , 百花齐放的春天……”有的孩子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 而且秋天天气凉爽可以有很多活动 , 所以我要说‘多姿多彩的秋天’ 。”
可见 , 这样拓宽了孩子的思维空间 , 并且在无形中帮助孩子累积词汇 , 为写作打好基础 。
进入二年级下学期 , 对学生进行词句的训练就更为重要了 。本单元在句方面的训练主要是比喻句式“______像________ 。”对于比喻句 , 学生在学习《贺年片》一课中就充分地接触过了 。在进行此句式的训练时 , 我先让学生们由小组长组织读例句 , 并在小组内说说 , 然后再进行汇报 。在巡视中我发现有一小部分学生虽然用上了“_________像_________ 。”的句式 , 但他们所说的并非比喻句 , 如一个学生说“我像我爸爸 。”就不是比喻句 。在这种情况下 , 我让学生们再读读例句“白色的贺年卡像洁白的鸽子” , 让他们说说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学生们渐渐有了感觉 , 有的说“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 有的说“刚出生的小猫像一团毛球”……我还让孩子们在班级里比一比 , 看谁说得多说得好 , 孩子们的兴趣就更高昂了 。本单元语文天地中的仿照例子写一写还出现了一个句式 , “_________送________________给_________ 。”与比喻句式“_________像_______ 。”相比 , 这个句式较为简单 , 学生很快就能说出“太阳公公送给我温暖的阳光” , “树林送给动物们一个绿色的家园”等好句 。孩子们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功效 , 小组成员互补互助 , 学习更为积极主动 , 学习方法更加自由多样 , 对学习语文的乐趣也更浓厚 。
二、插图入手 , 理解语言文字 , 展开想象的翅膀 。
本单元的主题是“岁月” , 语文天地中的《四个愿望》讲述的是随着四季的变更 , 主人公米佳在日记中记下了他的四个美好的愿望 , 这篇文章不仅体现了单元主题 , 也进一步揭示了写日记的作用和意义 。
《四个愿望》是本单元的一篇自读文章 , 行文优美 , 词汇丰富 , 如文中用了“绿茵茵的草地、五彩缤纷的蝴蝶”等词藻 , 学生读后 , 既受到语言文字美的熏陶 , 又积累了大量的词汇 。学生们在小组中合作学习 , 边看插图边学文 , 他们在了解课文内容后也纷纷抒发了自己的美好愿望 , 如长大以后到乡下一望无际的果园中种苹果树 , 将来当一名科学家到太空中寻找美丽的星球……孩子们通过自身的情感实践体会了米佳为何会有这四个愿望 。不仅如此 , 还从文中感受到了写日记的乐趣 , 在合作探究中也激发了自身丰富的想象力 , 并且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初步的规划 。
在《语文天地》中照例出现了一篇古诗《回乡偶书》 , 要求学生读一读 , 背一背 。这首古诗把对岁月流逝的感叹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孩子们由于年纪尚小 , 还不能体会年华老去的无奈 , 所以我从插图入手 , 尽量用充满童趣的语言鼓励孩子去想像图中人物的心理、语言 。我先动情地讲了一段故事“在一个鸟语花香 , 生机勃勃的春天 ,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走进一个村庄 , 他看着村庄里的一树一木都已变了模样 , 轻轻地叹了口气 。老爷爷原来也是这个村子里的人 , 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 , 几十年过去了 , 当回到家乡时 , 他已经由一位小伙子变成老爷爷了 。这时一群村里的孩子围了过来 。”然后 , 我请学生仔细观察插图 , 想象这群孩子会对老爷爷说些什么?老爷爷会怎么想?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 , 他们在老师的故事的铺垫下 , 很快就进入了情境中 。他们想象村里的孩子会问老人是从哪里来的?是不是来做客的?他们还能体会到老爷爷听了村里孩子的问话后心理会很难受 , 因为岁月无情 , 老爷爷已经老了 , 一切都变了 。古诗的意境很美 , 但要二年级的孩子理解古诗的含义确实比较困难 。所以我通过插图 , 让孩子扮演图中的角色 , 揣摩人物的心理 , 表演他的动作、语言 , 从而体会诗中的意境 。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受孩子的欢迎 , 教学效果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