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缝衣服的动作入手,下面该讲心情了 。什么心情呢?下两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这两句话,真是体贴入骨 。一针一线地缝衣服当然辛苦,但母亲可绝不偷工减料,她会把针脚缝得比平时更细更密,几乎让衣服变成铠甲 。为什么?因为游子的行踪哪能定得那么准呢?“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不是常有的事吗?万一儿子好几年都不回来怎么办?万一他的衣服在外面破了,又没人缝补怎么办?孩子在母亲的眼里永远那么低能、那么无助,所以她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替他想在前头,预防在前头,这就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的牵挂,就在这千针万线中啊 。我们现代人,大概很少自己在家缝衣服了,但钉扣子的机会还是有的吧?从商场里买的衣服,扣子往往只有一针一线,那是商家为追求效率,穿不了几天就掉了 。所以妈妈们往往要重新钉一遍 。只要经过了妈妈的手,你放心,就算衣服坏了,扣子也不会掉,这就是情义 。这效率和情义之间,不就是商家和母亲最大的区别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四句大白话,没有典故,也没有太多的修饰,就纯粹是白描,慈母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而且,还是那么栩栩如生,感人至深 。以至于有人评论说,这首诗到这里已经很完美,可以结束了 。如果到这里戛然而止,会显得更加含蓄蕴藉,余韵悠长 。真的是这样吗?我不同意 。为什么?因为这不是一般人在写诗,而是一个年过五十的游子在向垂垂老矣的母亲倾诉,这不是在讲技巧,而是多少年压抑的感情喷薄而出 。什么样的感情呢?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所谓三春,就是孟春、仲春和季春,也就是全部的春天 。春天的阳光照耀着小草,让小草发芽,成长 。小草呢,也在努力向上,拥抱着阳光 。可是,小草微弱的努力,怎么能够报答太阳于万一呢?这大概就是五十岁的孟郊最深沉的感喟了吧?他从小不羁,年轻的时候时而隐居,时而四处游历;后来才在母亲的敦促下去考科举,不料又接连受挫,直到第三次才得中进士 。又过了四年,才得到平生第一个官职——溧阳县尉,终于能够养家糊口 。在这之前,母亲为他发了多少愁,替他操了多少心!如今,他终于可以把母亲接到自己的任上养老了,可是,年过半百的儿子迟到的孝养,又怎能抵得上母亲此前几十年辛苦的付出!慈母对游子的恩德,不正像春晖对小草的恩德吗?同样,游子对慈母的孺慕之情,也正像小草对春晖的依恋之意呀 。可是,正如小草永远也无法报答阳光一样,游子如此微薄的心意,又怎能报答母亲那么多年的牵挂和辛劳呢!如此形象的比喻,又是如此天悬地隔的对比,直接冲击着我们的情感,让每个人,特别是每个经历过人生坎坷的成年人都产生深深的共鸣,恨不得立刻扑倒在母亲面前;同时,它又是如此明白,如此温暖,让小朋友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孝敬之心油然而生 。这样看来,孟郊这两句话绝不累赘,这是在替千古儿女抒情,这就是千古绝唱 。
说到这里,再对比一下在孟郊之前,另一首动人的亲子之歌吧 。
诗经·小雅·蓼莪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这是什么写法?这不是孟郊那样的细节切入,而是对父母之恩的全方位描述:生我,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九个动词,九个我,何等朴拙的语言,何等急促的音调!父母这样全方位地保护我、照顾我,自然也就逼出了下面一句话: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这种高天厚地之恩,我是永远也报答不了呀!这不就是《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吗?这两首诗都写亲子之情,都感人至深,传唱千载 。它们的差别在哪里?在情感基调 。《诗经·小雅·蓼莪》其实是献给去世父母的挽歌,因此它是沉痛的,有点字字血、声声泪的感觉,而《游子吟》则带着迎接老母的欣慰,显得非常温暖 。读起这首诗,就像体味着阳光洒在身上的感觉,如此自然,而又如此温暖,让人片刻不愿离开,而又永生不能忘记 。
- 《精绝古城》结局揭秘:悬念迭起,剧情反转令人震撼 精绝古城结局
- 盘点十大影视金曲 影视金曲
- 平凡的世界经典段落摘抄及感悟 经典的十句话蕴藏着一生智慧
- 《二十不惑》四位女主大结局 二十不惑大结局
- 《西游记》的作者到底是谁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这一说法并不确凿
- “杰出公民”的故乡 杰出公民
- 红与黑简介故事梗概 《红与黑》名言
- 妻子的选择结局怎么样 妻子的选择大结局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摘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摘抄
- 巴黎圣母院故事梗概200字 《巴黎圣母院》的故事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