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大王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小王子纠逃到鲁国 。
不久之后,大王子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 。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
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呢!
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
扩展资料
人物背景:
管仲
春秋时齐国政治家 。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 。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 。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 。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施行改革 。
鲍叔牙
鲍叔牙又称鲍叔、鲍子(约前723或前716~公元前644年),是鲍敬叔的儿子,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 。少时与管仲友善,曾一起经商 。齐襄公乱政,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国 。齐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是指谁和谁的故事?“管鲍之交”讲的是一个这样的故事:管仲和鲍叔牙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共同经商,赚了不少钱,可管仲却把一大半收入自己囊中,鲍叔牙的朋友对他说:“管仲如此见利忘义,不足与之为友 。”鲍叔牙却笑着说:“管仲家贫,又有老母需要侍候,我既与之为友,理应如此 。” 几千年来,这个故事读起来仍让人倍受感动,他们的友谊令人赞叹,鲍叔牙对朋友缺点的宽容,也让人感受颇多 。中国自古就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的说法,人有缺点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如何对待别人的缺点 。鲍叔牙临死前曾发自肺腑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是什么使管仲把鲍叔牙看得像父母一样重要,正是这种博大的胸怀,使朋友在无奈的阴云下感到一点温暖,在黑暗的包围下看到一丝光明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宽容,对别人缺点的谅解也是对自己人格的提升 。对别人的宽容也是对我们的告诫,不能为了一点小事而与之计较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希望每个人都有两个口袋,第一个装着宽容,是为别人装备的;另一个装着谦卑,是为自己准备的 。
管鲍之交的故事20字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和鲍叔牙是合作关系,开始的时候管仲并不得志无论是做买卖还是做事鲍叔牙始终相信他,并给了他竭尽所能的照顾,到最后管仲封侯拜相 。
管仲对周围的人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 。这才是我的好朋友啊!是人用这个成语形容两个人的良好的友谊,也是形容对朋友的信任!
扩展资料
管仲
春秋时齐国政治家 。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 。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 。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 。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施行改革 。
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征”(见先秦租税),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
鲍叔牙
鲍叔牙又称鲍叔、鲍子(约前723或前716~公元前644年),是鲍敬叔的儿子,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 。少时与管仲友善,曾一起经商 。齐襄公乱政,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国 。
齐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 。桓公囚管仲,鲍叔牙知道管仲之贤,举荐管仲替代自己的职位,而自己则甘居于管仲之下,齐国因为管仲的治理而日渐强盛,被时人誉为“管鲍之交”、“鲍子遗风” 。
请问管鲍之交是什么故事?管鲍之交这个成语,起源于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最初见于《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此世称管鲍善交也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 。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
- 适合中学生跳的古典舞有哪些
- 适合中学生演的戏剧
- 气候变暖如何解决
- 社保转移资料丢了怎么办
- 适合种植天麻的木材有哪些
- 怎么看苹果笔记本的出厂时间
- 练跆拳道的感受
- 朋友和好友有什么区别
- 练声乐时怎样练气
- 汗蒸做面膜的最佳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