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六 )


韩国的书法有悠久的传统,韩国人从大约公元二世纪或三世纪开始使用汉字表达意愿或行为,即使在1446年韩国字母韩字创造出来以后,汉字仍然作为官方文字使用 。据了解,从那个时候开始,王室的书院和国家办的高等学堂里讲授中国文学 。书法的历史如此悠久,无数贵族阶层的人和艺术家又在许多世纪里为促进书法艺术作了显著努力,可惜在经过多次外国入侵和内部纷争之后古代书法作品保存到今的极少 。特别是16世纪末同日本丰臣秀吉军队之间的七年战争,造成的人员死亡自不待言,而且还在韩半岛各地对具有历史意义的石碑和文物造成了严重破坏 。因此,属于那场战争以前年代的残存的书法作品现在不到20件 。
能藉以了解位于西南部的百济王国的书法艺术所达到的高度的资料更少 。根据这个王国的学者水平高、艺术品精致这两点看来,它在书法上很可能也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 。1972年在韩国中部百济古都公州偶然发现的武宁王和王后的王陵内发现了许多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文物,其中有一块方形石碑对书法家和碑铭学家说来是稀世奇珍 。这方石碑置于这座六世纪时的墓的入口处,类似为建造这座陵墓而向地下神祗购买一片土地所立的文契 。石碑上所刻的汉字字体优美,表现出很高的技术 。
接下来的统一新罗时代,由于崇尚中国唐朝文化,因而产生了许多书法家,如金生、崔致远 。他们的字体基本上追随书法大师欧阳询和虞世南 。另一位书法大师王羲之也备受仰慕,他的行草书为人们普遍临摹 。但是,从新罗王国开始流传的字体方正的欧阳询体在高丽时代仍占主要地位,直到1350年左右 。
朝鲜时代最著名的书法家是实学派的金正喜 。金正喜是杰出的书法家和学者,他建立了人称“秋史派”的风格 。他的书法脱胎于中国隶书,但是他在布局上富于画感,善于在不对称中见和谐,而且笔触有力无比,使笔下的字充满活力 。由于这些才能,他终于创造了自己特有的生动有力的风格 。
在韩国,学书法被认为是有修养人士陶冶情操的必要过程 。书法作为书写或者传递信息手段的实际功用往往不如字写得优劣所含有的哲学意义更重要 。在韩国如同在中国和日本一样,书法被认为是一种高雅艺术,书法家也受到人们的尊重 。韩国的书法组织虽不象中国具有完整的体系,但韩国书法的民间组织却非常普及,而且活动频繁 。接待我们访韩的韩国海东研书会就是一个出色的民间组织 。海东研书会于1971年8月1日创立,很具规模的书法活动就组织了200多次,并组织多次国际间的书法交流,这对于一个民间组织来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会长金东渊先生是一个有成就的书法家,在韩国书法界很有影响 。金先生崇尚传统,重视基础,他的字有时近乎于篆书,有时近乎于隶书,或在两者之间斟酌取舍,可谓变化奇谲、仪态万方,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
中国书法发展顺序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 。
1、商至秦末
从夏商周,经过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二千多年的历史地发展也带动了书法艺术地发展 。这个时期内各种书法体相续出现,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等,其中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五种字体在数百种杂体的筛选淘汰中定型,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发展 。
2、秦代--开创书法先河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 。秦始皇统一国家后,丞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 。
3、东汉--求度追韵两汉书法
两汉书法分为两大表现形式,一为主流系统的汉石刻;一为次流系统的瓦当玺印文和简帛盟书墨迹 。“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是汉隶成熟的标记 。
4、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隶书开始由汉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变出楷书,楷书成为书法艺术的又一主体 。楷书又名正书、真书,由钟繇所创 。正是在三国时期,楷书进入刻石的历史 。
5、两晋时期
晋时,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艺术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书法大家辈出,简牍为多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妍放疏妙的艺术品味迎合了士大夫们的要求,人们愈发认识到,书写文字,还有一种审美价值 。最能代表
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 人称“书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