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华兴资本首日破发( 二 )


大洋彼岸的美股市场也十分热闹,今年已有B站、爱奇艺、虎牙直播、优信等中概股赴美上市 。
?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今年登陆港股的企业有明显增幅,但这些公司的总融资额呈下降态势 。上市破发几乎成为一种“常态”,香港市场新股破发率甚至高达72% 。
虽然7月12日上市的映客和13日上市的51信用卡均打破“破发魔咒”,但2017年底以来,在香港上市的独角兽企业阅文集团、众安在线、平安好医生、猎聘、小米等,都曾遭遇上市首日破发的窘境 。近期在美股上市的优信,也跌破发行价 。
上市破发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何即使面临破发风险,这些新经济独角兽企业仍选择扎堆上市,这将对未来一级市场企业的融资估值产生怎样的影响?
抓住窗口期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采访了解,独角兽企业扎堆在港股、美股上市既受外部宏观环境影响,又有内部企业自身需求考量 。
“IPO也是需要有窗口期的,虽然今年受中美贸易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但美股、港股市场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会有一批公司愿意上市 。市场不好的时候不是上市破发,是发都发不出去,根本没人买 。”以太创服创始人周子敬对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说 。
他表示,历史上也向来如此,企业上市时间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在窗口期相对密集地上市 。比如在上一波2014年左右的窗口期,以电商、社交为主的科技企业纷纷在海外上市,包括阿里巴巴、新浪微博、京东、聚美优品、陌陌等 。
戈壁创投管理合伙人徐晨对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美国资本市场这两年仍比较活跃,投资者信心较强 。一是由于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新技术的出现,带来很多新的热点 。二是由于美国经济仍处于上升期,且上行速度比较稳定 。
采访人员发现,对港股市场来说,特殊的窗口期还在于“同股不同权”政策的正式实施 。今年4月30日,港交所“25年来最大的上市制度改革”生效,诸多细则对新经济企业释放利好 。
反观A股市场,市场环境不佳、IPO审核通过率降低等因素,让很多企业更愿意考虑港股、美股上市 。包括此次在香港上市的映客,此前曾有被A股上市公司宣亚国际收购的打算,但该计划最终宣告失败 。
总结这波上市企业的特点,不难看出,他们大多成立在2010年前后,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进步快速发展 。其中美团、优信、映客等都以模式创新为主,在烧钱大战中跑出来 。从投资机构的角度来说,受基金期限的影响,VC/PE机构在八年陪跑之后寻求退出也在情理之中 。
从企业自身发展角度来看,由于去杠杆、资管新规等因素,对人民币市场产生影响较大 。对一些体量较大的独角兽公司来说,如果继续在一级市场继续募资,难度会很大 。二级市场的资金体量比一级市场大得多,走向上市是不错的选择 。除了募资,上市对公司塑造品牌、解决流动性、吸引人才等都有帮助 。
“企业成立多长时间去IPO,是比较综合的选择 。过早上市有时候反而不是特别理想,因为上市后企业受到公开市场的监督,可能做业务会有更多的限制,很多企业可能未必会在早期拼市场的时候做上市 。”周子敬说 。但企业早上市,在募资、解决流动性、品牌塑造等方面具有优于竞争对手的优势 。
破发或让一级市场进入调整期
港股、美股同时存在窗口,新经济企业该如何选择?
有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美股市场更重视业务属性,对初创企业的财务指标宽容度更高,港股市场对财务指标仍有一定要求 。如果企业财务指标很好,业务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复杂,港股上市会是比较好的选择 。如果企业财务指标没那么好,但在美国有可以找到对标的公司,在美股上市会更好 。
比如美团在美国不太容易找到很合适的参照物,对美国投资者来说会比较难理解,在美国上市难度会比较大 。二手车业务在美国已经很成熟,优信选择了在美股上市 。
基石资本副总裁周伟纳从行业角度解释称,上市地的选择主要看行业的估值水平,香港市场对内地金融、新能源、消费品行业的接受程度较高,估值基本接近,甚至出现香港估值高于内地A股估值的案例 。生物医疗公司目前在香港市场上市有鼓励政策,市场给予的估值水平也不错 。美股市场对科技、电商、教育和互联网金融行业有较高的接受程度,相应估值水平也不错 。另外需要考虑的就是上市地是否接近消费市场,上市后沟通成本等方面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