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历史影响:实学源于中国 , 流传于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 , 是一门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国际性学问 。中国实学传入朝鲜、日本后 , 与朝鲜、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 , 形成独具特色的朝鲜实学和日本实学 。近代东亚还有过作为儒学(朱子学 , 阳明学)别名的实学概念 。这个实学概念在当今日本社会基本上被遗忘了 。这个实学概念重视实心的部分 , 是和近代“实学”概念完全不同的地方 。
1、在韩国 , 实学指18世纪前后约200年间的新的学风 。韩国实学发生的重要因素是:第一 , 为了重建由1592年的壬辰倭乱(日本的侵略朝鲜)和1636年的丙子胡乱(后金的侵略朝鲜)遭到破坏的国家经济 , 并且安定民生 。第二 , 一群有志学者想要纠正过于思辨并且倾向于形而上学的性理学的偏向思想 , 寻求符合现实的学问 。
2、在日本 , 实学的概念可以分成两种 。近代以前的实学 , 因其重视实心 , 为了和近代以后的实学区别 , 我们称之为“实心实学” 。而近代以后的实学并不重视实心 , 而重视科技 , 我们就单纯地称之为“实学” 。现在 , 日本社会普遍认可的实学概念是作为实用的学问、应用的学问的近代实学 。就是指福泽谕吉在明治时代提倡的实学 , 也可以说是实业的学问 。这里的实业 , 从世界史的角度来看 , 就是产业革命以后 , 机械化工业成为产业主流的近代实学 , 技术担当了主角 。
六、主要文献(著作):《子史经济言》、《明经世文编》、《古今治平略》、《经营和会计实学》《玉函山房辑佚书》《大学衍义补》《经世八编类纂》等等
什么是“实学”?'实学是的一个儒家学派 。这个学派主张“经世致用” , 认为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 实学学派的儒者反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 认为这些学术空泛而且无用 。
实学学派的代表人物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 。到了清代 , 实学开始盛行 , 发展出乾嘉学派等分支 。而在李氏朝鲜 , 也非常盛行实学 , 其代表人物为金堉、李瀷、朴趾源、丁若镛等 。清代末期又出现经世实学 , 主张研究和重视西方科学 。
实学源于中国 , 流传于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 , 是一门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国际性学问 。中国实学传入朝鲜、日本后 , 与朝鲜、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 , 形成独具特色的朝鲜实学和日本实学 。
明清实学是什么?明清实学产生于中国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 , 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发展的最高阶段 。由于明清时期封建社会大动荡 , 农民革命不仅推翻了一个封建王朝 , 而且动摇了封建专制的理论基础——理学 。随着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总危机的暴发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 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表现为反映社会前进要求 , 反省过去 , 面向现实的新的社会思潮 , 即明清实学思潮 。这一思潮以“崇实黜虚” , 反对空谈心性、性理为特征 , 而在一切社会文化领域提倡“实学” , 出现了方以智、顾炎武、颜元、黄宗羲王夫之、戴震等唯物论的实学家 。他们围绕着“理”、“气”、“道”、“器”的自然观 , 元气自我运动发展的辩证观 , 知行关系的认识论 , 以及“理欲之辩”等问题 , 对唯心论的理学作了总结性的批判 , 力倡唯物论的实学 , 为中国哲学史的各个领域的发展都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
颜元提出真学 , 实学 , 以及习行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有何意义在教育内容上 , 颜元提出了“真学”、“实学”的主张 。它的特点是崇“实”而卑“虚” , 与传统教育 , 特别是与程朱理学教育 , 针锋相对 , “彼以其虚 , 我以其实” , 以“实”代“虚” , 以有用代无用 。颜元认为尧舜周孔时代的学术便是“真学”、“实学” , 所以大力提倡当时的“六府”、“三事”、“三物” 。
颜元认为 , 要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必须通过自己亲身的“习行” , “躬行而实践之” , 求诸客观的实际事物 。因而他所说的“习行”教学法 , 就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 , 要坚持练习和躬行实践 , 惟有如此 , 学得的知识才是真正有用的 , 否则 , 不和自己的躬行实践相结合的知识是无用的 。
- 什么是实验室资质认定CMA
- 四川民族学院代码
- 蚊虫喷雾剂对人体有什么伤害
- 什么是实证科学
- 水溶胶是干什么用的
- 你妈挂树上了是什么意思
- 黑暗物质三部曲讲的是什么
- 游手好闲是什么动物
- 抖音拔火罐什么梗
- 游说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