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女人嫁给匈奴( 二 )


当匈奴民族逐渐汉化,身上的民族外衣蜕尽时,汉匈之间的婚姻围墙就轰然倒塌了 。汉和帝金微山之战后,北匈奴彻底瓦解,南匈奴被内迁河套地区,由游牧民族变为农耕民族,匈奴文化也逐渐被汉文化迭荡,汉匈婚姻从民间开始走向对等 。
首先,匈奴人积极汉化,打破了汉匈之间的文化落差 。匈奴贵族自觉接受儒家文化,出现了一大批汉学功底深厚的政治家,除了民族标签,内里早已汉化 。
其次,匈奴等级结构中的奴隶,在农耕文明的洗礼中,脱身为自由民,与中原的平民有了婚姻对等的机会 。

汉朝女人嫁给匈奴

文章插图
最后,匈奴贵族介入汉文化政治圈,有了与士族集团利益交换的资本 。尤其是前赵和后赵两个匈奴政权,匈奴人占据了政治资源的优势地位,可以俯视汉族士族集团后,婚姻交流打开了“双向交流”的闸门 。
汉匈战争已来,不断有匈奴归附汉帝国,到东汉末年,汉匈融合的趋势已经不可遏制,婚姻交流不再是禁忌 。
有人统计过,汉姓中:刘、金、王、陈、高、石、曹、李、毕、乔、梁、郝、夔、冯、刁、独、张、黄、隗、董、郭、赵、成、路、卫等二十多种姓氏,都有匈奴后裔分支,谁敢拍着自己的胸脯,说自己就一定是血缘意义上的纯汉民?
匈奴与中原相比,在文化与文明上,是不及中原的 。游牧民族的生活、生产特性也决定了,其粗犷、粗糙的特点,逐水草而居,幕天席地,居无定所,整日要与牲畜打交道,时不时地来得对付野狼,讲究不起来,也没法讲究 。恶劣的生活条件决定了普通匈奴人娶妻一定会找能生养,能劳动的女人 。中原人是农耕社会,定居一地,男耕女织,接触的牲畜无非是圈养的猪羊鸡 。同时,中原文明相对先进,劳动交换广泛,社会分工繁多,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原女人有条件脱离艰苦劳动,能有更细致的文化打磨 。中原的诗书礼仪,决定了中原女人并不尚粗犷,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比较讲究,所以在匈奴看来,中原女人是相对高文化的女人,就像是一件比匈奴自产的美玉更美更好的美玉,当然是想要,不过真要让他们娶那就未必了,经济帐都会算,美玉不能当饭吃,况且中原女人到了塞外会产生不适应,不适应游牧民族的生活生产,新鲜过后倒成了负担 。所以匈奴人有机会会搂掠中原女人当他们的女人,但那是一种财产式的抢夺 。
【汉朝女人嫁给匈奴】反过来,中原汉人会娶匈奴女人吗,当然是下选 。一方面是一个能骑善射的匈奴女人到了中原优点会变成缺点,面对各种礼仪以及生活细致活就变成了笨手笨脚,另一方面,匈奴女人的长相、身材在汉族审美面前也多半会处于劣势,传统中国对匈奴人其实是一种歧视心态,所谓夷狄,基本是被放在未开化的地位上,斥之茹毛饮血之野人,看过<权力的游戏>的都知道长城内的北境人们是怎么看待长城外的野人的,基本视之为野兽,与野人通婚,那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会被社会所不容 。汉族派去跟匈奴和亲的公主都是哭着去的,就能说明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