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c1值是什么( 二 )


Load/Unload的技术 。简单来说,Load/Unload技术有点像老式的点唱机,当盘片转速降低无法再产生空气薄膜的时候,就将磁臂以及磁头旋
转一下,停靠到磁盘旁边的一个小斜坡上 。这样就完全避免了磁头与盘片的直接接触 。总体来说,Load/Unload技术是有利的,比如可以提高硬盘的可靠
性:硬盘遭到撞击的时候磁头不会划伤盘面;可以提高硬盘的面密度:不再需要对盘片表面做特殊的处理,可以提供平滑的盘面;以及可以有效地降低功耗:低功耗
的程序可以通过多次请求Load/Unload来减少盘片的旋转时间,或者设置旋转超时时间(spin down
timeout)来让磁头定期的做Load/Unload等等 。
硬盘工作时,当盘片转速达到额定值后,寻道电机带动磁头臂从起始位置(盘片外侧的停靠区)向内旋转一个角度,使磁头移动
到盘片的半径以内,并根据操作指令在盘片表面左右摆动,进行寻道及读写操作 。一般来说,当硬盘不需要读写数据时,磁头依然会停留在盘片范围内,也就是先前
读写的磁道上方,等待下一个寻道操作 。只有当机器睡眠、关闭硬盘待机或关机时,磁头才会复位,即返回到盘片外侧的停靠区 。磁头臂从离开起始位置到返回起始
位置这个过程就称为磁头的加载/卸载,每经过这样一个循环,C1的数据值就会加1 。因此,SMART参数C1的数据值应当与04或0C的数据值相近(04与0C在SMART参数里分别表示“硬盘启动/停止次数”与“电源通断次数”) 。
但是要将磁头保持在盘片上方,寻道电机就必须持续通以电流,因此不少硬盘为了节能,就让磁头在闲置一段时间后复位,即返
回到盘片外侧的停靠区 。这样做一则可以减少寻道电机的耗电,减轻发热;二则可以降低硬盘受到震动导致磁头触碰盘片的概率,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硬盘的作用 。
采用这个技术的硬盘每当空闲一段时间(大约几秒~几分钟,由制造商设定)后,磁头就会复位,使C1的数据值加1,因而许多硬盘的C1数据值会明显大于04或0C的数据值 。
硬盘用了500小时 C1值501,算正常吧,另外开机一次C1增加多少?C1值是硬盘磁头加载/卸载次数,磁头加载/卸载各一次,C1值增加1 。
所以每开一次机,硬盘加电、磁头加载到关机硬盘磁头归位,C1值最少增加1 。如果中间有休眠或者省电模式导致磁头归位,C1值会增加更多 。
现在硬盘的磁头加载卸载寿命达100万次以上,这个值不会有问题,不必担忧 。
使用了100小时的500G硬盘C1多少算正常啊???????????C1我的用了两个多月左右 。刚刚检测24441左右 。别人都说c1不超过10w算正常 。如果超过10w的话 。好像有个软件可以更改 。叫“quiethdd"
刚帮你上网查了一下:C1值是硬盘磁头加载/卸载次数,磁头加载/卸载各一次,C1值增加1
每开一次机,硬盘加电、磁头加载到关机硬盘磁头归位,C1值最少增加1 。如果中间有休眠或者省电模式导致磁头归位,C1值会增加更多
西数硬盘的C1值问题楼主不用担心,请看以下引用:
近期发现很多朋友对于西数绿盘C1数过高有疑惑,且很多媒体将其称为“C1门”,并且以讹传讹,搞得用绿盘的朋友惶惶不可终日 。其实关于绿盘C1数值大家完全不必放在心上 。
西数绿盘的最大特色是低功耗和低噪音 。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功耗,西数在绿盘上采用了IntelliPark技术,该技术可以让磁头在闲置的时候自动归位到加载坡上 。而C1就是记录磁头加载/卸载的次数 。其实IntelliPark技术在西数绝大多数硬盘上都有应用,只是在绿盘上IntelliPark设置的时间周期较短,所以才出现短期内C1数暴增的情况 。网上有建议用wdidle这个工具来disable timer关掉这个功能 。而实际上这个脱裤子放屁一样,自欺欺人而已(请原谅我用这类不雅语句,因为我是个粗人) 。更有所谓的C1数达到30W次硬盘就会报废的“高论”将不少朋友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
历史上比较著名的硬盘故障如IBM玻璃盘、希捷固件门事件,大多发生在新技术首次应用或硬盘规格大幅度改进的新产品上 。而西数绿盘相对来说已经属于比较成熟的产品,出现技术性缺陷的可能非常小 。西数也不会在“C1门”爆出这么久也没有任何表态的 。
购买绿盘的消费者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用来做数据仓库,一类是因为绿盘便宜 。很多商家在面对不懂硬件的客户时也喜欢卖绿盘,相对可以多赚点钱 。后者作为大部分的绿盘使用者,通常对电源也没什么讲究 。低功率、劣质电源的使用是造成硬盘提前报废的主要原因 。这一点在实际销售过程中大家可以留意观察一下 。